海科館添喜訊 首例人工繁殖超萌綿蟹寶寶亮相

 |2023.02.17
2767觀看次
字級
1個半月大的綿蟹小寶寶,全身毛茸茸的相當可愛。圖/國立海科館提供
綿蟹成體大螯前端鮮豔的像是擦了粉紅指甲油。圖/國立海科館提供

【本報基隆訊】國立海科館潮境復育基地近日添喜訊,漢氏勞綿蟹卵孵化後經過1個月變態期的照顧,研究人員終於成功繁殖綿蟹。海科館長陳素芬表示,這是台灣人工繁殖首例,將朝向人工繁殖邁步,未來將會改良育苗方式以提高育成率,也為保育工作鋪路。

國立海科館潮境智能海洋館C區,為海科館養殖與復育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研究人員進行海洋生物與生態研究的場域,研究物種達320種。

綿蟹被稱為海中的舉重選手,卡通中的蟹老闆與海綿寶寶是「好朋友」,而在實際的海洋生態中,綿蟹與海綿也存有「片利共生」特性。綿蟹會背負海綿或貝殼來偽裝,也會修剪成它要的樣子,不但是海中的舉重選手,也是海底的造型師。

海科館說,漢氏勞綿蟹生活在8到150公尺淺層海域,偶而會在台灣的東北角及高屏海域隨著食用螃蟹一起被補獲,是常見的螃蟹種類,但較無食用價值,民眾沒有特別留意。

產學交流組主任 陳麗淑博士表示,綿蟹有非常特殊的生態行為,成體的綿蟹在其堅硬的外殼上布滿一層細密的毛,整隻看起來毛茸茸的,大螯前端鮮豔像是擦了粉紅指甲油,身體的絨毛觸感非常有趣,在天然海域中就像是顆長滿海藻的石頭。

特殊的生態習性有海中舉重選手的稱號,會利用其特化的第4、5對特殊步足將物品背負於背上。小綿蟹從小就會背著海綿、貝殼或是海底的小石頭來偽裝保護自己。

小綿蟹常上演失蹤記,讓工作人員找半天,綿蟹可以判斷自身的大小來挑選可以背起來的物品,以方便他偽裝成海綿或是海底雜物藏在沙中。

海科館說,部分成熟個體的外殼甚至長滿了海綿,也因為其外殼毛茸茸及背負海綿的特殊行為而有了「綿蟹」的稱呼。而在觀察館內成體的綿蟹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大部分成體綿蟹已不再有背負行為,只有偶而會背負貝殼來進行偽裝。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表示,首次人工繁殖出小綿蟹實屬不易,歡迎大家來尋找可愛的小綿蟹寶寶,瞧瞧卡通人物的「蟹老闆與海綿寶寶」的本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