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媽咪過動兒】有病就要醫 沒什麼大不了

文/沈勤筆 |2023.02.16
496觀看次
字級

文/沈勤筆

「有病就要醫」這句話聽起來很嗆辣,但用在我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兒子身上卻極為政治正確,我甚至覺得,能在學齡前發覺異樣及早就醫並聽從醫囑用藥,是身為老媽的我能為孩子做的關鍵選擇。就像愛不能發電一樣,當孩子已經是醫生認證的學習障礙者,即便愛也無法幫助他學習,能幫助他的方法很多,但第一步就是藥物。

當初確診時我也曾排斥用藥,認為小孩過動,就多運動消耗體力;注意力不集中,就多點耐心提醒他專心就可以。這樣的認知放在一般人身上也許OK,但在ADHD特質的人身上就不管用。幸好阿母我無知歸無知,還懂得尊重專業,如今,看到許多初為特殊生的爸媽,一邊期盼用愛發電,喔,不,是用愛心陪同孩子學習,一邊回診、參加學習中心的特教課程,卻私自決定不用藥,身為特殊生家長的過來人,還算有點心得可以分享。

首先,也是最難的一步,是承認我們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且非指某項才華出眾或特別優秀的那種不一樣,是你不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這種不一樣,認清這點,我們才有辦法走下一步。

第二,是尊重專業。在了解孩子個案時遇到的醫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復健師、語言治療師、特教老師等等,他們依據孩子個體狀況給予建議和醫囑,不要排斥、不要拒絕,相信他們多年培養的專業。

第三,要有耐心。即便你該做的早療、職能治療、藥物都吃了,孩子也沒有一飛沖天或有顯著進步,依然每日不停止地測試父母親的底線、打擊照護者的信心,我們還是要有耐心,就像是我們的業績或股市,也不總能在掌握之中。

第四,找到亮點。孩子的強項或特長也許不是很好挖掘,但沒關係,慢慢來,我們成人也有很大的比例沒找到理想的伴侶或工作,終身庸庸碌碌的扮演職場螺絲釘或家庭陀螺,但找到他所擅長和感興趣的,他就能克服ADHD的限制。

第五:接受弱點。不同的學習障礙生有各自的障礙,那不是努力就能克服的。有人對符號先天弱勢,始終無法學習注音符號;有人有閱讀障礙,看書總是跳行或有看沒有懂,接受弱點後才能找到相應的方法。如注音符號不會,也許到了國字階段就能跟同齡銜接,或是改學習打字輸入法;閱讀障礙者,也許學習主軸更換為聆聽Podcast或觀看知識型影集。

多希望我那特殊生的孩子是資優生不是學習障礙生,但很抱歉,人生就是這樣,暗黑且崎嶇,當不成人生勝利組,至少當個挺孩子且內心強壯的媽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