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愛馬仕 阿福師造精品工藝

曹麗蕙 |2023.01.13
1245觀看次
字級
阿福師(左)一身技藝後繼有人,傳承給兒子、現任團長許育銓,父子聯手發揚獅頭工藝。圖/記者曹麗蕙
阿福師純手工製作的獅頭,每尊都是獨一無二,圖為各種不同尺寸的獅頭。圖/自立北獅藝文創工作坊提供

【記者曹麗蕙新北報導】新北市三重「自立金獅團」老團長許建福,是台灣少數兼擅舞獅藝陣及獅頭製作的藝師,他的雙手不僅能捏出炯炯有神、靈氣逼人的柑仔獅(北部開口獅);拿起獅頭「弄獅」時,更是威風十足。

年近七旬、人稱阿福師的許建福,在動靜之間轉換自如,從事泥塑紙糊獅頭製作逾四十年,不僅獲新北市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保存者,精緻的獅頭工藝還享有「獅頭界的愛馬仕」美名。他從小就展現對獅藝的愛好與鍾情,師承自強金獅團,一九七九年服完兵役後創立「自立金獅團」。

獅鼻當中心點  留意五官對稱   

除了舞獅技藝,阿福師更專精獅頭製作,不僅遵循古法製作北部獅頭,結合陰陽三昧、四方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保留除煞、鎮宅、避邪、吉祥等文化意涵,還能隨時代變化,局部改良、創新,彰顯傳統工藝的古典與現代美感。

「台灣北部開口獅的特色,是獅頭嘴巴可開合」,阿福師分享,獅頭製作相當繁複,一件手工獅頭往往須耗時兩、三個月,他大多選在清明後展開創作,才有利胚體陰乾。

第一步製作土胚時,最需留意五官的對稱,「以獅鼻為中心點的十字線要抓準、平均,不能歪一邊」,接下來一層牛皮紙、一層布,在土胚表面糊上七層,等紙胚乾燥後,將裡面的土胚敲碎、取出拆模,再以竹篾圈圍固定收邊,完成獅頭模型;接著再進行補土整平、磨光電鍍修飾、做線、上漆、安金、化色、裝飾等工序,才算大功告成。

父子聯手轉型  打造精緻文創品

阿福師一身技藝傳承給兒子、現任團長許育銓,父子聯手創立「自立北獅藝文創工作坊」,將傳統技藝轉型為文創產業,將獅頭製成小尺寸的精緻工藝品,融入現代生活中。

「若沒有改良和創新,獅頭工藝只能停留在傳統樣貌,不會與時俱進。」許育銓分享,和父親在保存古法的同時,融入現代美感元素,如設計獅頭上的單龍造型,彰顯萬獸之王的霸氣尊貴、勾勒鳳凰形狀的眉毛,將獅頭「鳳眉」具象化,還結合風水命理,發想出紅、黑、青、白、黃的五色獅。

來到工作坊,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直徑四尺二、外徑六尺二的「鎮館之寶」──全台最大的北部傳統獅,比一般獅頭大三倍,阿福師說:「製作時最困難的,是抓對稱和體力,因太大尊了,常常做到一半,要站在椅子上,往下看獅頭有沒有平均。」

除了最大,也有最小,阿福師挑戰直徑僅二寸的北獅獅頭,他笑言:「做到要哭了」,由於眼窩空間太小,無法用手,得靠工具挖,許育銓盼未來可申請到北獅獅頭最大和最小的金氏世界紀錄,讓更多人看到北獅獅頭工藝的精采,並發揚光大,「我們希望獅頭工藝能邁入更精緻的高度,登上國際,成為送給外賓、宣揚台灣文化的最好賀禮。」

阿福師對傳承也有一股使命感,常常免費奔波為北部獅團指導獅藝,也受邀到大專校院教學獅頭製作,即使辛苦也甘之如飴,他豪氣道:「我希望做到做不動為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