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憂少惱妙方 原來這麼簡單

 |2023.01.11
231觀看次
字級
受五戒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讓我們身心健康,家庭和諧。圖/123RF

【記者沈旭凱整理報導】泰國一項研究表示,受持佛教五戒的民眾,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患上抑鬱症的風險相對較低。                          

《Neuroscience News》報導表示,更早之前的研究報告只有指出受持五戒有助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尚不清楚五戒是否可以預防抑鬱症。

有鑑於此,開始有學術機構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持戒讓人安心 緩衝壓力

泰國清邁大學(Chiang Mai University)的研究員納哈泰(NahathaiWongpakaran)及其同事,從2019年底開始到2022年9月,針對此一主題進行研究,他們訪查了泰國644名成年人生活上的壓力、抑鬱程度,以及受持五戒的情況。其中受訪者93.3%為佛教徒,大部分是女性和獨居人士。

2022年11月30日他們在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報告指出──受持五戒的民眾即使面對壓力,出現抑鬱症狀的情況並不多。

研究人員總結原因:「受持五戒讓其他人感到安全,同時讓修行者在面對壓力時,帶來一種『緩衝』,能緩解壓力帶來的影響。」 

圖╱資料照片                                                   

五戒猶如護身符   戒律帶來平安                                       

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教的戒律雖然有出家戒、在家戒之分,但一切都以五戒為根本,所以五戒又稱為根本大戒。

在佛教觀點,五戒猶如人生的護身符,對於身心有很大保護作用,不只是紓解心理壓力而已。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佛教管理學》便提到:戒律如同火車的鐵軌一樣,有了堅固的軌道,人生就有了平安和前進的方向。就像家有家規、校有校規,國家也有國家的法律,任何一個團體、組織的規矩制度,都是為了建立我們學習、生活的倫理秩序,提供給大家安心學習,在為人處世上能夠有所依循,戒律也是如此。                                                

然而,外在的法規再多,仍然有所疏漏,因此大師又說:佛教的戒律,是透過佛性的自覺,產生自我約束、自我軌範的力量,真正帶來穩定、進步的行動力。因此,一個國家社會,如果人人都能奉行五戒的「因」,必能創造出社會和諧安定,人民無有恐懼的幸福之「果」。  

不侵犯而尊重別人,便能自由。圖╱新華社                                       

戒的精神不侵犯  持戒是自由解脫                                                                                            

星雲大師說: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別人,便能自由。

五戒中的不殺生,就是對別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盜,就是對別人的財產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對別人的名節不侵犯;不妄語,就是對別人的名譽不侵犯;不飲酒,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進而不去侵犯別人。                          

一般人以為戒律是束縛行動自由的枷鎖,何必自找麻煩,受戒律的拘束。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遵守戒律,不違背戒律的精神,就能夠得到更大的自由解脫。 

但看凡身陷牢獄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觸犯了五戒。譬如:殺人、傷害、毀容,是犯了殺生戒;貪汙、侵占、竊盜、勒索、搶劫、綁票,是犯了偷盜戒;強姦、嫖妓、拐騙、重婚,是犯了邪淫戒;毀謗、背信、偽證、恐嚇,是犯了妄語戒;販毒、吸毒、運毒、吸食煙酒等,是犯了飲酒戒。由於犯了五戒,於是身繫囹圄,失去自由,所以能夠受持五戒、真實認識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別人,便能自由。圖╱資料照片

●受持五戒 是人道的根本

星雲大師表示,戒律不僅可以克制我們的衝動、習氣,讓我們三思而後行,也是人我之間相處的潤滑劑,可見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因此大師認為五戒與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處。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不殺曰仁,不盜曰義,不淫曰禮,不妄曰信,不酒曰智。

受持五戒,我們不侵犯他人,他人自然不會傷害我們;樹敵漸少,善友日多,辦起事來,自然能夠左右逢源,萬事亨通。因此守戒律,絕不是自縛手腳,而是開拓更寬廣的道路。尤其一切行止中規中矩,合乎戒律,便能活得心安理得,問心無愧。                                         

星雲大師強調,如果一個家庭的成員受持五戒,夫妻之間,就會真誠以待,無話不談;親子之間,也會尊重包容,鼓勵多於責備;兄弟姊妹之間,自然相親相愛,兄友弟恭;一個社會,人人受五戒,互相不侵犯對方的生命、名譽、財產,更進一步的彼此愛護對方的生命、名譽、財產,這不就是人間淨土了嗎?

對於佛教徒而言,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如是因,如是果,如果我們能遵循戒律,在人生的旅途上,就會減少困難、障礙,一切通行無阻,自然少憂少惱,患上抑鬱的風險也必然會降低。 

人人受五戒,互相不侵犯,更進一步的彼此愛護對方的生命、名譽、財產,此方就是人間淨土。圖╱新華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