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肉腳變運動迷 張玉玲活出精采 文/吳佩玲 |2023.01.10 語音朗讀 52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登山隊在新山夢湖合影。圖/張玉玲提供開始爬山後,張玉玲開使認識山上的小花小草,圖為志佳陽大山的小鹿角蘭。圖/張玉玲提供張玉玲開始挑戰百岳後體會到其魅力,圖為她登上南湖大山五岩峰斷崖。圖/張玉玲提供 文/吳佩玲從小就缺乏運動細胞,高中體育課罰球線投球,怎麼投就是碰不到框,54歲的張玉玲說,老師看她已盡力,搖搖頭勉強給了60分;大學體育課800公尺要求2分鐘跑完,只以差幾秒的成績低空掠過,總之,從小到大體育成績從來沒好看過。張玉玲是獅子座,她說許多人認為獅子座的人很霸氣,其實如果只用一個字來形容獅子座那就是「懶」。由於缺乏運動細胞,所以懶得動就更理所當然。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有次和朋友去龍潭石門山,爬到一半就臉色發白、嘔吐不止,這幕慘烈的爬郊山經驗;對照現在的她,爬山挑戰百岳 ,甚至還參加路跑賽,朋友都懷疑「是同一個人嗎?」張玉玲養成運動習慣其實是偶然,從朋友得到2張瑜伽體驗券開始。當時朋友拉她一起去體驗,她禁不起櫃檯小姐的遊說,買下80堂課;日後漸漸愛上肢體伸展的感覺。之後在瑜伽的課堂上,朋友牛廉多次盛情邀約,參加每星期他們家族的爬山行程,張玉玲說,假日本是補眠日,「答應得非常、非常勉強」。她還記得當天5點多就得鑽出被窩,掙扎心情至今仍記憶猶新。每周六固定爬山行程延續至今,一晃眼已十多年,參加者也陸續增加,目前已壯大到近50人規模,取名「虎嵐登山隊」,十多年來幾已踏遍桃園以北的各大郊山。受高山照片吸引 挑戰合歡北峰張玉玲加入登山隊頭一年,每周固定都走桃園虎頭山,久了對於山上的小花小草產生興趣,於是每星期帶相機上山,拍草拍花拍昆蟲……透過網路和達人解說,慢慢認識每株花草、每隻小蟲的的名字。爬百岳從來不在張玉玲的運動清單上,何況她還有心臟瓣膜疾病的毛病,但拜網路之賜,她透過社群陸續結識幾位爬百岳的前輩,在他們用高山照片的引誘下,原先抵死不爬的態度開始鬆動。近45歲開始第一次挑戰百岳,第一座就是合歡北峰,出現嗜睡、呼吸困難等高山症,2公里的路程走了4個鐘頭,幾乎是走2步路就得休息,主辦人風飛沙說是為了讓她們幾個新人體會什麼叫高山症,而過了這一關,以後就再也不用怕了。爬百岳果然魅力無窮一樣,一次上癮再也戒不掉,就跟很多老前輩說的一樣,太久沒上高山就會得到「低海拔症候群」,渾身不舒服,每隔一段時間總得找時間再上山去自虐一下。只要開始動起來 年齡不是問題張玉玲約在25歲時發現自己有心臟瓣膜疾病,當時拿藥回家吃了沒再不舒服,就沒再理它,開始爬山後,一度出現身體不適,再回醫院檢查,醫師得知她每周固定上瑜伽、爬山,十分鼓勵,連藥也沒給她,讓她回家繼續保持運動習慣,等老了運動無效,再來吃藥、裝支架不遲。醫師的一席話,讓張玉玲更堅定運動的信心和毅力。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前幾年登雪山北峰時,張玉玲明顯感覺體力下降,爬山前輩們指她平日缺乏訓練心肺功能的運動,張玉玲便開始慢跑 ,這一跑再也沒斷過。張玉玲說,運動讓她獲益良多,35歲練瑜伽,38歲開始爬山,45歲上百岳,48歲開始慢跑,事實證明,只要開始動,幾歲都不成問題,「許多事用想的永遠都很困難,能不能?行不行?做了才知道!」 前一篇文章 建設公司董座許進源 轉行玩藝術 下一篇文章 林青穀爬山甩憂鬱 人生回正軌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