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瑣談】瓜瓞綿延

文/宋玉澄 |2023.01.03
938觀看次
字級

文/宋玉澄

近日去一家餐廳用餐,入門處放了一只橢圓形的瓜。那瓜像個供品,擺在專用的供桌上,桌前有塊硬紙板,寫著「我是北瓜」,像是瓜的名片。

在台灣,只有冬瓜、西瓜、南瓜,沒聽說過北瓜。北瓜的外型像西瓜,內裡白瓢似冬瓜,源自美洲,也叫魚翅瓜,如今台灣已有少量栽種。

在中國,自古就有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說法,是四方星宿與五行相配、季節相合。落實到凡間,也成了人們的風水指南、方向指標,因而瓜也有西、南、東、北之名,只是北瓜在唐太宗時,因獻給了閻羅王便在人間消失了蹤影。當然,這是民間傳說,只能當作趣談。

「北瓜」一詞,在古籍中不時出現。如明朝周文華《汝南圃史》中記載:「南瓜,紅皮如丹楓色;北瓜,青皮如碧苔色。」清初張履祥的《補農書》中記載:「南瓜形扁,北瓜形長,蓋同類也。」等等。到了民國五年,浙江象山縣誌亦有:「南瓜,其皮色碧綠而光圓者名北瓜,結實勝土瓜(指土產南瓜),一本得十餘顆。」民國十四年江西弋陽縣誌則記載:「南瓜,本名倭瓜,亦呼北瓜。」

另外,還有因音近造成的誤解。冬瓜經霜後,外皮敷滿白粉,所以冬瓜自古至今又叫「白瓜」或「白冬瓜」,因「白」和「北」發音相似,故有些地方就把白瓜叫成「北瓜」。似乎遼闊的大地上,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清代乾隆年間,河北的《寶坻縣誌》曾云:「瓜之屬以四方分目之為東為西為南惟無北。」就是根本沒有北瓜這東西。於是,人們有意地將一些陌生瓜種稱作「北瓜」,來彌補這一缺憾;或許如此就可以解釋,不同的地區各有不同品種的「北瓜」。

四瓜中,冬瓜的「冬」並不是方位,真正與方位有關的只有南瓜與西瓜。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南瓜,種出南番。」應該就是南瓜的由來。而西瓜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依《本草綱目》所言:「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同時代的徐光啟也在《農政全書》中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名。」另值得一提的是,相傳神農氏發現西瓜水多肉稀,稱之為「稀瓜」,後來慢慢便傳成了西瓜;當然,還有「寒瓜」的另一說法。

總之,不管大瓜、小瓜或南瓜、北瓜,人們總希望瓜瓞綿延,表面上說是瓜、是物種,更是生命、是文化的不可斷絕;而所謂的「種瓜得瓜」,除了要收穫必付出代價,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外,更寓有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的因果含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