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狂熱的貝多芬崇拜者之一,是十八世紀末出生於捷克的作家辛德勒。他在一八四一年與貝多芬結識後,便經常與之往來。尤其是貝多芬過世後,辛德勒大量地蒐集他的談話簿、信件、樂譜和草稿,並為世人撰寫了首部《貝多芬傳》,文中強調自己與音樂家共同起居,因此掌握了許多獨家。
或許是媚俗情感的驅使,辛德勒帶上能夠滿足世人與自己的眼鏡看貝多芬。也或許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思潮的推波助瀾,辛德勒起筆便將貝多芬推向神聖化的高峰。我們今天對樂聖的許多印象,都由這部《貝多芬傳》奠定。諷刺的是,貝多芬本人在家書中,對這號人物卻極盡謾罵輕蔑之能事!
同樣出身捷克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卻向來認為小說家與眾不同之處,正在於他們不喜歡談論自己的生活,他們永遠是在文學和藝術的世界裡,比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更出色。於是他們拆掉「自己」這座房子,用那些磚石另外建造一所屋宇──他們的作品。而傳記作者卻偏要解消那些作品,再試圖還原作家曾經拆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