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禹上疏說:「孝惠帝(二任帝劉盈)、孝景帝(六任帝劉啟)的祭廟,因為親情已盡,應該拆除(貢禹指出:天子只能設立七座祭廟,凡不屬於這七座宗廟的其他祭廟,都要撤除),而各郡、各封國所設置的皇家祭廟,不合古代規定,也應撤除。」(劉盈尊老爹劉邦的祭廟為「太祖廟」,劉啟尊老爹劉恆的祭廟為「太宗廟」。劉病已尊曾祖父劉徹的祭廟為「世宗廟」。凡是他們到過的郡或封國,都設置祭祀。)
劉奭認為有理,下詔撤除昭靈后墓園、武哀王墓園(劉邦的老哥)、昭哀后墓園(劉邦的姐姐)、衛思后墓園(劉徹的皇后衛子夫、劉據的娘)、戾太子墓園(劉據)、戾后墓園(劉據的正妻史良娣),解散祭祀官員跟守護人員。又撤除設置在各郡、各封國的皇家祭廟。
活君王的浪費,固使人民的負擔沉重;死君王的浪費,人民的負擔也不輕鬆。劉奭在位時,散佈各郡各封國的皇家祭廟,多達一百六十七所,每年祭祀大典,多達二萬四千四百五十五次。祭廟以及墓園的守護衛士,多達四萬五千一百二十九人。而祭祀官、樂隊、廚房,則有一萬二千一百四十七人。飼養供應宰殺畜牲的差役,還不包括在內。這項龐大而無聊費用,都是人民的納稅錢──有些更是賣兒賣女的眼淚錢。
一旦把它們撤除,可謂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