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打造顎板模型 助降低醫療成本 3D、AI列印技術 唇顎裂幼兒新希望

編譯/韋士塔 |2022.12.31
2487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先天性唇裂或顎裂的幼兒,可能對家庭造成巨大衝擊,因為並非所有家庭都能負擔高昂的治療費用,甚至可能衍生家庭或社會問題。如今,瑞士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能簡化唇顎裂兒童的醫療程序,為貧困國家的家庭帶來希望。

為全球87個國家地區的唇顎裂兒童、提供矯正手術的非營利組織「微笑列車」(Smile Train)統計,全球每700名新生兒就有一名出現唇裂或顎裂,是最常見的先天缺陷之一。

若無法接受妥善治療,這些兒童可能面臨呼吸、吞嚥困難及牙齒發育與語言學習受阻問題。發表於《JAMA兒科學》(JAMA Pediatrics)期刊的研究報告更指出,先天性唇顎裂患者也常面臨嚴重的學習障礙、焦慮症、自閉症,甚至更高的死亡風險。

修復手術能緩解這些風險,20世紀中葉以來,醫學研究人員在這個領域持續取得進展;一般來說,先天唇裂及顎裂的兒童,在童年與成年早期,仍需要接受2~4次手術。然而,修復手術的費用因需治療的種類而異。

瑞士巴塞爾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Basel)的穆勒(Andreas Muller)醫師指出,在瑞士及美國,唇顎裂修復手術每次費用通常為5000~1萬美元(約新台幣15~30萬元);在印度,類似的手術和治療費用約3500美元(約新台幣10萬元),對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的許多家庭來說,這遠遠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

此外,唇顎裂修復手術需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才能完成,包括兒科牙醫、外科醫生及麻醉師;他們需製作矽膠印模來製作石膏模型,再製作合適的矽膠模,並由牙齒矯正醫生植入嬰兒口腔,且需要持續治療、調整。

穆勒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團隊在2020年開始研究,如何簡化繁瑣的治療程序,讓療程更安全,並降低醫療成本,盡可能減輕患者及家人的負擔。

穆勒坦言,研究經費並不容易籌集,不過,他們獲得巴塞爾大學,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聯合發起的Botnar兒童健康研究中心(BRCCH)資助,開發一種數位流程,運用3D列印技術與人工智慧(AI)簡化生產模型顎板的過程。

穆勒收到唇顎裂新生兒的圖像後,將這些圖像上傳至特殊軟體並建立上顎數位模型,再以3D列印製作手術前用的模型,不需使用麻醉或X光掃描,大幅減低手術風險及成本。原本需要數周的流程,只需點擊幾個按鈕即可完成,隨後就能為新生兒安裝。

穆勒表示,他們已開始在瑞士、印度及波蘭的醫院展開臨床試驗,並持續改善AI軟體、3D列印技術;穆勒說:「我期盼新的治療策略,能為更多低收入國家的兒童提供幫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