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水師修復古蹟 良伯列人間國寶

王淑芬 |2022.12.20
589觀看次
字級
蘇清良參與修復的古蹟超過三十件,是高雄市首位入列「人間國寶」的職人。 圖/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人稱「良伯」、現年八十七歲的蘇清良,以拉「線角」手藝獨步全台,一九九八年因緣際會參與「台北公會堂」修護,轉而投入文化建築資產修復工作,至今逾二十年;文化部公告新增蘇清良為「土水修造技術」重要文資技術保存者,是高雄首位榮列「人間國寶」的專業職人。

蘇清良十六歲開始拜師學做「土水」,早年專造民宅及廟宇,投入文資修護工作以來,參與過的修復案超過三十件,遍及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東,案例包括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新竹州廳、霧峰林家、恆春古城及高雄市定古蹟鳳儀書院,每一件都是台灣歷史重要的里程碑。

堅持慢工細活  兼擅兩大建築系統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表示,土水修造技術包含漢式傳統建築、和洋式近代建築兩大系統,蘇清良是少數兼擅兩大系統的匠師,他會做俗稱「竹籠屋」的竹筒屋、土埆厝、漢式大厝、民居、寺廟、洋和建築等地基、屋脊、屋面蓋瓦灰泥裝修工作,也會做灰泥線角修飾,具完整保存文資的技術能力。

一九九八年受邀參與台北公會堂修復,是「良伯」從土水師傅成為文資修復師的契機,因為他細膩的技藝,獲得好口碑及信任,受邀擔任鐵道部修復工程的主要泥作匠師,這項工程是他視為最具挑戰性、也最引以為傲的作品,憶起鐵道部開幕當日與妻子受總統蔡英文接見,蘇清良說:「我做土水,一輩子也沒想過會和總統講話。」

除了擁有一身細膩的土水工夫。以及修復古蹟的技藝,蘇清良也樂於傳承及教學,他總是告訴徒弟:「做慢沒關係,做好就不用改。我就在這邊,不懂可以來問。」可見他有「慢工細活」的堅持。

孫子承襲技藝  取得傳統匠師資格

蘇清良不只經驗豐富,且持續傳承教學技術,高雄市政府二○一九年登錄「土水修造技術」項目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認定蘇清良為保存者,今年由文化部新增認定為重要保存技術保存者,「人間國寶」為良伯超過七十年的職涯,下了最美好的註解。

蘇清良從一介土水師,轉型成從事修復工作的匠師,再成為傳授技藝於民的土水司阜,經歷蔚為傳奇,二○二一年他擔任「抹壁」、「鋪瓦」傳習課程講師,帶領學員完成崇聖祠後方建物整修;他還收孫子蘇建銘為徒,傳承一身技能,蘇建銘也不負所望,已取得文化部傳統匠師資格,今年這對祖孫師徒,一起參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塔頂修繕工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