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枝筆】大家都來寫篇散文吧!

文/張曉風 |2022.12.16
1402觀看次
字級

文/張曉風

1.

他鼓勵大家寫日記、寫傳記。

他是誰?他是民國初年名氣極大的胡適。他認為,如果人人寫自傳,合而觀之,不就是一部民族生活歷史了嗎?

我十八歲時看到他這種說法,就頗不以為然。如今八十一歲了,更覺他的說法陳義過高,完全不切實際。第一、「寫作」不見得是全民的本事。第二、寫作此事本身不是全部,它必須讓大家看了,才算存在。從前,是透過出版,現在則可以上網。重點是「它必須為人所接受」。總之,作品的存在,一半靠作者,一半靠讀者。

不過,最麻煩的是,並非人人一生中都有拚全力以寫自傳的大志。有些人想,等退了休,再來作此事吧──就像胡適本人,可能也是這麼想,但他猝然在會議中倒地而走了──唉!這人生,哪能全由當事者本人作主?好在他有本《四十自述》,算是半部自傳吧!

他說的是「最好……人人都能……」但,但現實中,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再加上,人一輩子總有些「不便告人之事」……,像胡適,就並沒有打算呈報他和某位美國女士多年的婚外情……

2.

所以,我覺得,只要鼓勵人寫文章就好了──而且,最好鼓勵人寫散文,因為散文在正常狀況下寫的都是「我」。散文寫上一百篇,也就算是半部回憶錄了。

張拓蕪寫《「代馬輸」卒手記》,他寫的是散文,不是傳記。楊絳寫《我們仨》,她要寫的也是散文,而絕不是傳記。蘇東坡寫半夜跑去找一位叫張懷民的朋友同赴古剎,共看如水的月光,他描繪的是令我們為之摒息的清麗景像,而不是傳記。

但是,如果有人要為作家寫傳記,他大可從這裡取材。

3.

某大報,除了有「╳╳副刊」的版面,卻也另闢了一頁「家庭副刊」或「繽紛版」,此頁也許可謂為「副副刊」。其差別是文學性不那麼高,但「真實感」和「生活性」十足,讓人不知不覺如同在跟朋友話家常,非常親切。

4.

汪詠黛曾是一位認真而資深的記者,如今非常敬業地教別人「如何理才(不是財)」。寫作一事有人天生就會,有些人卻需要調教,才有辦法將潛能從地底下「刨」出來。她做的就是婦產科醫生的工作,「助人做人」並「幫人接生」,甚至,還幫忙把孩子調教得更好些,還一路負責把孩子推上舞台。於是,就有了這本書──《我和一枝筆3》。

我很高興世上有了這本書,我很高興華人發展出這類書。胡適當年的「提倡」很空洞,汪詠黛的「牽牛下水六腳溼」的辦法才是硬道理,故樂為之序如上。

(台北市閱讀協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