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紀 巨蟲天下

文/智慧鳥  |2022.12.16
1703觀看次
字級
圖/智慧鳥
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屬於已滅絕的「原蜻蜓」類,牠們並不是現代蜻蜓的直系祖先。 圖/智慧鳥

文/智慧鳥

石炭紀參天的林冠構成了遮風擋雨的屋頂,在這安逸的環境中,行動敏捷的陸生節肢動物非常活躍。在缺乏強力競爭者的環境中,牠們愈長愈大,大到今天人們難以想像的巨大,但這也是節肢動物最後一次在地球上稱霸。

身體變大  統治陸地

昆蟲的祖先誕生於泥盆紀,牠們在泥盆紀末大滅絕事件中沒受到太大影響,到了石炭紀體型逐漸變大,身體上多餘的分節合併在一起,幾隻腳就能夠靈活地爬行,多餘的腳便開始退化。

現代的衣魚和石蛃,與石炭紀早期的原始昆蟲最為相似。牠們棲息在枯枝落葉和各種縫隙之間,用觸角和尾鬚謹慎地捕捉著周圍的一切變化。而長相古怪的無鞭蠍是行走在熱帶雨林中的昆蟲獵手,潛伏在枯木下。

到石炭紀晚期的雙尾蟲,牠們的腳大部分已經退化得很短小。單尾目昆蟲沒有延續到現代。在石炭紀,牠們身上還保留著許多海洋祖先——甲殼類的特徵。

古翅新翅  演化折疊

昆蟲的祖先並沒有翅膀,而今天大量昆蟲的翅膀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科學家還沒找到答案。不過獲得飛行能力讓昆蟲,可以在敵人無法到達的樹頂棲息和產卵,牠們的活動範圍更是大大拓展,甚至跨越高山和海洋,遷徙、擴散到更廣闊的天地。

最初大部分有翅昆蟲長著兩對翅膀,翅膀無法在背部折疊,只能一直保持著豎立或展開的狀態。這些昆蟲被稱為「古翅類」。而之後的「新翅類」昆蟲只用後面的一對翅膀就可以飛行,前面的一對翅膀則被改造成保護套;當牠們靜止時,用於飛行的翅膀可以折疊起來,外面再罩上保護套,也因此可以自由穿梭在地面和林間,不必擔心翅膀被樹枝刮破。而古翅類昆蟲只能盡量在開闊的環境活動。而這兩類誕生在石炭紀的昆蟲,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蜉蝣、蜻蜓和蟑螂。

古網翅目昆蟲是地球上最早飛上天空的動物,出現在石炭紀早期。牠們的嘴巴已經演化得像針一樣,以吸食植物的汁液為食。

蜻蜓雖然非常古老,但卻擁有昆蟲中最佳的視力,這讓牠們成為成功的掠食者。

蜻蜓的成蟲身形優美卻十分凶猛,稱得上是空中的微型猛獸。

巨脈蜻蜓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昆蟲,牠的雙翼張開來有75公分寬,圓腦袋上長著3個單眼和2個大大的複眼,還有可怕的顎。

牠們是純粹的食肉動物,大概不能像今天的蜻蜓那樣靈活的做出懸停和倒飛這種高難度動作;巨大的體型讓牠們必須吃很多,才能補充飛行時大量消耗的能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