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MIT迷你潛艇水下航行 實海自駕成功

王淑芬 |2022.12.15
1274觀看次
字級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左)和海下科技研究所教授王兆璋(右)駕駛由台灣學研合作自製迷你小潛艇於水下航行停留約21分鐘,任務順利。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與海下科技研究所教授王兆璋今天駕駛由台灣學研合作自製迷你小潛艇於水下航行並停留約21分鐘,結束任務兩人出艙後都表達「感動」。鄭英耀強調是台灣海洋國家科研的一個新里程碑,成果令人驕傲。

中山大學攜手國內研究單位進行迷你潛水艇研究約5年時間,經過反覆的研發修正,今年8月在小琉球實海測試搭載雙人下水成功,並由艙內駕駛自行操作航行近2小時,確定小潛艇功能無虞。今天在台船造船港灣舉行「科研水下載人載具」發表會,現場還有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台船、中信造船、金屬工業研究中心等合作單位出席見證。

鄭英耀和王兆璋輕裝出席發表會,對於能親自進入艙內體驗學研研發成果難掩興奮心情,尤其是第一艘MIT迷你潛艇水下航行,兩人格外慎重。

圖 /記者王淑芬

現場由大型機具將迷你潛艇吊掛進入水域,剛開始由一名潛水人員在水域協助操作,稍後由王兆璋在艙內自駕,潛艇緩緩沉入水域並航行,歷時約21分鐘。

鄭英耀於潛艇出水後受訪表示,「這是一趟不可思議的成功之旅!」中山大學攜手研發單位不斷的測試及獲得突破是台灣海洋國家科研的一個新里程碑;尤其水下載具完全是國人自製,當下水聽到艙外水泡聲令他興奮激動,他肯定研發團隊鍥而不捨的精神,研發成果令人驚豔,他以中山、研發團隊的成果為榮、為傲。

圖 / 記者王淑芬

王兆璋也指出,這是不容易的研發,有教育部、國科會及相關單位的挹注才能共同完成,未來還有很多系統技術要做整合,跨團隊合作很重要。他說「沒有達不到的,只有要不要做而已!」

他希望未來載具設定3人進艙,1人駕駛、2人做觀測,包括珊瑚礁、生物及生態等,目前載具是50公尺的設計,二階希望是500公尺的規模,未來也計畫載體要以壓力克材質打造,才有更好的視角觀測水下生態。

圖 / 記者王淑芬

計畫指揮官、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所長陳信宏表示,身為指揮官須以安全為先,出海前要規畫測試作業細節並沙盤推演、反覆演練修正並保持警覺彈性調度。他坦言執行任務要很審慎,「交給艙內控制的目標順利達成,終能放下內心大石,很感動!」

圖 / 記者王淑芬

中山大學水下載具中心預計明年4月再次實海測試,挑戰更深的海域、更長的航行時間,為這艘第零代的MIT潛艇2023年退役做準備,並著手籌備下一代潛艇的研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