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珊如來信:
我目前照顧五十五歲的先生,他是一位早發性失智患者,因為病情的進程,半夜常醒來大吵大鬧,讓睡在一旁的我常處在睡眠不足的狀態。白天工作,下班後與外籍看護一起照顧先生是我的日常。近兩年,先生的身體已經退化到臥床階段,也認不出我了,覺得心好痛好痛。看著曾是生命中最大且最重要的支柱,內心的無助、痛苦,讓我常常悲從中來,嚎啕大哭,不能自已……請問我可以怎麼辦?
許瓊月(華人正念減壓中心資深帶領者) 回覆:
身為照顧者,面對家中老弱疾病者,是一項長期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源。猶如跑馬拉松一樣,如果沒有足夠的認知、方法支持和協助,很容易用光了所有能量,身心進入耗竭狀態,最後很可能自己也生病了。
照顧者的壓力大致可分為:
一、體力上的負荷,睡眠不足。
二、心理、情緒上的負荷:無奈、無助、抗拒的心情。
三、經濟上的負擔。
四、人際、社交圈縮小,導致支持力量也跟著限縮。
照顧者很容易在陪伴、照顧過程中因長期承擔,身心累積了龐大壓力,在無計可施情況下,顯得無望、無助,甚至情緒低落。如何提供照顧者方法,增加復原力,成了當務之急。經過科學證實,將正念導入照顧者的生活中,除了帶來減壓效果,也可以提升生命韌力和復原力。
正念如何減壓
正念並不是正向思考,它是將注意力帶到當下,人在、心在的訓練,如此可以大大減少念頭、想法不斷縈繞在過去或未來時空當中,心情比較能夠不受影響。這需要多多的練習,才能夠改變大腦喜歡重複思考的慣性。
正念訓練以身體做為覺察對象,不論是舒服、緊繃、痠、麻、脹、痛……等的感受,都在覺察的範圍裡。當覺察力提升,將會發現身體的感受和情緒、想法,就像正念三兄弟一樣彼此互相影響著。正念也讓我們像個科學家一樣,好奇的探索與自己相遇的每個人事物,包括我們不想要、覺得不舒服的。
正念訓練提升對自我的了解以及自我關愛、照顧的能力。當發現到身體、心理正處於緊繃、耗能、憂慮、無助、壓力的情境中,照顧者實際上是可以有選擇的,在有限的時間、環境中,為自己帶來有能量的生活、滋養身心的活動,同時也將避免自己走向身心耗竭的狀態,甚至嚴重到帶來疾病的威脅。
身心平衡的練習
正念課程很重視實際的體驗,它並非是一種知識或是技巧。正念需要經由實際的練習、體會,看見自己行為、思考的慣性,以及它如何為自己帶來痛苦。解鈴人還需繫鈴人,看見了就有機會調整、改變。
以下有幾個練習,每天做、持續做,將會為照顧者帶來有質感、有能量的生活。
‧身體掃描:專注在身體的覺察,副作用可能帶來好眠。
‧正念呼吸: 隨時安住在當下的身心,副作用是活絡副交感神經,帶來身心放鬆。
‧平衡身心的練習:生活中的暫停鍵。當感覺到不舒服、厭煩或是身體緊繃時,給自己幾分鐘時間,回到當下,整理好思緒,再出發。
‧走向大自然,聽聽蟲鳴鳥叫,看看天空、白雲。
照顧自己是需要練習的,祝福你和家人都平安、健康、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