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音文化藝術團推動的馬蘭複音歌謠。圖/文總提供
影片提供/中華文化總會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中華文化總會今(5)日推出最新一集《匠人魂》,介紹位於台東阿美族馬蘭部落的獨特歌謠文化—「馬蘭Macacadaay複音」,並跟杵音文化藝術團團長,共同見證複音吟唱的文化及傳承。
文總指出,位於台灣台東市區的阿美族馬蘭部落,擁有特殊的複音吟唱文化,複音吟唱由領唱者起頭,答唱者之一以高音對應,並加入其他歌者一同歌唱,不同於一般合唱模式,複音歌謠裡的「自由對位」吟唱形式,歌唱者可以不同版本的旋律各自即興、彼此應和,形成既自由又和諧的演唱樣貌,最終一同抵達歌謠的尾聲。
馬蘭複音歌謠在不同生活場域裡,有不同對應的曲目,像是祭典歌、勞作歌、咒詛歌、相思之歌及飲酒歌等,部落生活中的大小事務,皆透過歌謠皆作為傳遞下去,今年榮獲葛萊美獎的專輯《八歌浪 Pakelang》,名稱也以馬蘭部落在婚喪喜慶後為活動畫下句點的Pakelang為靈感命名。
複音歌謠不僅成為了傳統歌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展演形式,也兼具部落凝聚及傳達部落文化的意涵,並於2021年被文化部登入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
致力於複音傳習的杵音文化藝術團,2021年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圖/文總提供
為傳承部落文化,杵音文化藝術團團長高淑娟振興歌謠文化,生長於台東宜灣部落的她,家族中有致力於典章制度及歌謠傳承的公公郭英男。深受歌謠文化影響的高淑娟提到,「我在馬蘭部落生兒育女,部落也滋養了我們,部落的文化也充實我的生命。」仰望前人耕耘文化的身影,她1997年起在丈夫郭子雄的支持下,正式成立杵音文化藝術團,該團也在2021年被列入文化部的「人間國寶」。
文總表示,匠人魂「馬蘭Macacadaay複音」影片即日起可於文化總會的facebook專頁等社群平台、YouTube頻道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