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攜手台博打造「島.電生活」展 一覽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 曹麗蕙 |2022.12.05 語音朗讀 13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電獲邀首度與國立台灣博物館聯手舉辦「島·電生活」特展,今揭幕,四大主題展出逾60件展品及超過160件珍貴影像。圖/台電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電力已在現代生活不可或缺,只要稍微停電一小時,民眾就覺得不便。但你可知道台灣巡撫劉銘傳除了興建鐵路之外,一八八八年也在台北城「點燈」,是電力設施引進台灣的開始?現今台灣以火力、核能發電為主流,但其實在一九五○年代台灣是以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為主,占比高達八成。「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中,展出過去政府和電力公司以宣傳海報、照片及影片,向民眾宣導正確的用電觀念,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圖/台博館提供 台灣電力公司與台灣博物館即日起合力推出「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以「電力與文明」為主題,分為「台灣來電」、「電的供給與需求」、「生活與電」及「電的成本」等四大單元,從第一盞電燈亮起、電廠及電網設立,到再生能源開發,由歷史的角度來看電力引進台灣後人民生活方式產生的劇烈變化,並透過逾六十件展品,及一百六十多件珍貴的影像,呈現電力發展在台灣土地上各時代的樣貌。特展首次對外公開1929年由台電前身、台灣電力株式會社製作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畫圖」以及1937年的「日月潭發電廠相關設施分佈圖」,一窺日月潭發展歷史。圖/台電提供 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電力產業不僅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深刻的影響台灣的風土人情、地形地貌,甚至文化,期盼藉由博物館研究、策展、教育的功能,「帶動台灣產業進入文化層次,使產業更有文化厚度」。特展中也透露劉銘傳為什麼想要在台灣點燈?原來在1880年代,電燈的發明象徵著文明與進步,東亞的日本也引進電力設施,受此潮流影響,1888年劉銘傳透過丹麥人協助購買發電機,在台北城架設電線桿,桿上裝設燈泡,成功點燈,也是電力設施引進台灣的開始,但可惜因經費和財政因素,在1891年邵友濂接任台灣巡撫後,就全面停用發電機與電燈。特展展出陳澄波於20歲(1915年),在國語學校由石川欽一郎戶外寫生課程指導下的〈水源地附近〉,畫中有煙囪的紅色建築,為當年甫竣工的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圖/台博館提供 現代人拍照都想要避開電線桿,然而在近百年前它們可是現代化的象徵。例如展出的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畫作〈水源地附近〉,及台博館所典藏日本畫家小澤秋成的〈台北風景〉,均藉由畫作上的電線桿、電線交織、發電廠等電氣設施所構成的視覺景觀,呈現當時人民對於現代化的追求。尤其〈水源地附近〉中有煙囪的紅色建築,即為同年完工的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也是台北市區首座具規模的發電廠,現為台電綜合研究所。特展同步展出超過百歲的全台第一顆電表。圖/台電提供 不只如此,特展同步展出超過百歲的全台第一顆電表,並由范賀碩與來自英國的Blaine Whiteley兩位藝術家跨國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十四顆電表,結合數位聲光特效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讓參觀者彷彿瞬間跨越台灣來電史。特展結合跨國藝術家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14顆電表,搭配數位聲光特效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讓參觀者彷彿瞬間跨越台灣來電史。圖/記者曹麗蕙 「島.電生活」特展即日起至2024年4月7日在台灣博物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 前一篇文章 法國醫院中心遭駭 手術被迫取消 下一篇文章 傳承馬蘭部落複音歌謠 杵音文化藝術團登文總《匠人魂》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7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08【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09【快樂塗鴉簿】夢境旅遊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西拉雅部落學校 傳承文化佛光山書蔬展開幕 聚焦天天行三好鳳凰將轉中颱 下周二雨勢最大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 作者其他文章蔬食人物誌、94素Podcast 精采首發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國際佛光會 3度獲公益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