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8萬5千年 最完整鯨魚化石屏東恆春出土 |2022.12.05 語音朗讀 21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成大與科博館及海內外學者、學生一起發掘台灣史上最完整的鯨魚化石。圖/成大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灣史上最完整鯨魚化石現身屏東恆春!成大地球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也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楊子睿團隊,最近在屏恆春的頭溝地區,意外發現距今8萬5000年的鯨魚化石,推斷可能是晚更新世的藍鯨或大翅鯨,光是一根下顎骨就重達334公斤、長223公分,可以看出其身軀的龐大。楊子睿表示,目前挖出的包括肩胛骨、上下顎骨及排列整劑的尾椎等,而頭骨部分雖然只有後側,但整體來說,完整度高達70%,比起過去台灣出土的鯨魚化石、大多是零星的,這次的發現可以說是台灣史上出土最完整的鯨魚化石,估計身長超過15公尺。挖掘團隊在屏東恆春頭溝發現鯨魚椎體化石。圖/成大提供目前化石已運往自科館,將進一步研究鯨魚如何適應冰河期至今的環境改變。楊子睿表示,由於鯨魚是比較近代的生物,化石留存在表淺層,容易遭到破壞,國外過去也從未出土這麼完整的鯨魚化石,最近智利在沙漠中也有出土鯨魚化石,但並不完整,因此台灣的這項出土,引起國外的重視,包括BBC及德國的媒體都來採訪。挖掘團隊歷經90天密集挖掘,終於在今年10月完整將鯨魚化石重現天日。圖/成大提供他表示,出土的頭溝地區,目前距離海邊有3公里,但在8萬多年前為一處瀉湖,這隻鯨魚可能擱淺在當地,今年4月時,恆春降下豪大雨,可能因此被沖刷出來,如果再晚一些發現,將被沖刷四散,就很難發現完整的化石。鯨魚化石挖掘現場潮溼泥濘。圖/成大提供這次挖掘的人員除了楊子睿的研究團隊,還有包括成大、中興大學、文化大學、東海大學及亞洲大學學生,及來自海內外的化石專家。發現化石成員之一的成大考古所研究生周文博表示,過去一直知道屏東恆春的頭溝地區蘊藏多種貝殼、鯊魚、螃蟹以及鯨魚骨骸化石,今年年初與當地蒐藏家張玉穆前往尋寶,回來後隨即聯絡楊子睿一同勘查。沒想到團隊5月初在河谷深處意外發現鑲嵌在地層4根突出地表的肋骨,經初步挖掘,更發現地底有大量骨骼。鯨魚化石的下顎骨長達223公分,重達334公斤。圖/成大提供由於發掘地點位在河谷深處,而且場地泥濘,光是挖掘、搬運就花了很大的功夫,為了把334公斤的下顎骨運出,專門訂做可供8人共抬的木製擔架,全程由12人輪流合力搬運。發現鯨魚化石的河谷環境植披茂盛、潮溼且地形崎嶇。圖/成大提供成大地科系林佩蓁說,上午11時抬上支架、克服崎嶇地形一步步移動搬運,直到傍晚6時才跨越上坡抬至出口,當下非常感動。在成大鯨豚中心擔任救援義工的電機所莊景壬也分享自己過去看過的鯨豚下巴最大不超過1公尺,能找到如此巨大的化石顎骨,機會非常稀少。楊子睿說,化石出土後為了鞏固結構,需打上石膏,重量都超過百公斤,而且谷地內植被茂密、地形崎嶇,學生們也曾想過開闢新路,利用纜繩搬運,嘗試許多方法,前後花費3個多月,到10月才終於完成,相當辛苦。將鯨魚下顎骨化石打石膏前,挖掘團隊仔細清除化石上的水分和泥土。圖/成大提供針對化石後續處理,楊子睿表示鯨魚骨骼化石目前已運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而科博館地質學組也將進行清修及研究,未來期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向更多人分享自然界遺留的線索。周文博則透過影片,向大眾揭露古生物學家在野外挖掘的實況。鯨魚肩胛骨化石打上石膏後準備運出河溝。圖/成大提供 前一篇文章 中職/祝福杜家明 劉志威:態度好、自我要求高 下一篇文章 明晨降到15度 周五又有東北季風南下 熱門新聞 01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2025.08.0802【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3善念是財富 也是幸福之道2025.08.1004成都世運開幕 中華120選手征戰2025.08.0805佛光會訪越南 推人間悅讀、贈輪椅 2025.08.09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22025.08.0807蘋果含可溶性纖維素 有助降低膽固醇2025.08.0808美國課徵晶片關稅100% 台積電豁免2025.08.0809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小心眩暈症找上門2025.08.0810新馬寺無肉夜市 逾2千人響應2025.08.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核三公投 藍綠黨主席催票救災不力 卓揆鬆口內閣改組鄭麗君:爭取關稅不疊加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關稅疊加 藍綠首長都憂心我輸美關稅 原稅率疊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