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吉安訊】花蓮縣吉安鄉阿美文物館終於脫擺「蚊子館」惡名;文物館去年由鄉公所接手經營後,增辦展演活動與出借場地,使用率大幅提高,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同意解除列管輔導。
劉政賢說,阿美文物館是當地娜荳蘭社區阿美族人重要發源地,日據時代為神社,改闢為荳蘭運動公園後,是社區舉辦豐年祭等活動場所,即使已興建文物館,館外仍設有「先祖祭紀念碑」。
今年初由原委會派駐阿美文物館任職策展人員,負責館區活動與展演策畫工作,劉政賢表示,文物館以前營運不善,常大門深鎖,社區居民戲稱為「蚊子館」,他在該社區長大,看在眼裡頗難過。
鄉公所去年接手營運後,將館場重新規畫為演藝堂、研習教室、靜態展示館、語文學習教室、親子閱覽室與閱讀室。劉政賢說,鄉公所安排年度系列展演節目,出借場地供舉辦學校畢業典禮、教會活動,帶動人氣回升,印證活化計畫成功。
他說,阿美文物館淪為「蚊子館」期間,進出館區人數一年不到一千人,去年提升為二千六百八十人,今年初舉辦情人袋等創作展,前三個月進出人數已達一千五百人,下月起陸續舉辦母親節、阿美族成年禮等活動,預估人數將倍數增加。
阿美文物館解除列管輔導,配合恢復爭取補助款,劉政賢說,阿美族文物館已轉型為社區資源整合功能的場所,社區學童放學後常到館內閱讀,假日參加各種親子研習課程,未來加強行銷社區人文、產業,文物館發展空間更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