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曾堅持 今無貫徹決心

 |2006.01.26
724觀看次
字級

記得在三年前,當限用塑膠袋政策準備上路時,引發社會上正反兩極的看法,但環保署卻相當的堅持,也就因為這樣的態度,無形中說服了許多的民眾,於是也願意給予環保署觀察期。

然而,在這三年的試用過程,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大堆政策執行上的模糊,包括因為法規制定過於嚴苛而使得執行成效大打折扣、執行人力不足使得商家有機可乘、民眾對於政策的不信任而不願進行舉發等;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執行上顯得瞻前顧後,絲毫無貫徹的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又如何說服民眾要全面的配合呢?  

政策美好的願景,如果缺乏具體的配合,其結果將是十分的不堪,而限塑政策似乎正是這樣的一個案例,尤其要挑戰民眾長期的習慣卻又缺乏整體的思考,下場如此,好像也沒有什麼令人意外。  

更讓人訝異的,是環保署的官員在政策大轉灣的同時,卻沒有正面的認錯,反而還說地方政府如果要繼續執行還是可以,這種模糊政策錯誤焦點的做法,更應該加以譴責,尤其在這樣的思維下,又提出二○○八年要將廢棄物以價制量的說法,這更讓人強烈感受到其模糊焦點的用意。 

其實,每個政策的執行都無法確保其最後的成效,只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有貫徹性的政策,而不是一開始堅持,到最後卻變得模糊,畢竟這不僅是對民眾的不尊重,更是對於政府形象的一大戕害。
黃柏霖(高市/市議員)

限塑放寬嫌草率

一句「執行困難」,讓國人三年的努力,就這樣付諸流水,怎能不叫人扼腕?

三年前,環保署認為保麗龍及塑膠袋對環境之戕害,因而提出塑膠袋禁用令,宣導期後,由於環保署官員大力稽查,國人漸漸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商家也能配合,不再使用塑膠袋及塑膠餐盒;可惜,由於前環保署長的另一政策跟執政當局的理念相左而下臺。

據網路報導,限塑政策上路三年評價始終毀多於譽,有店面餐飲業塑膠袋用量不降反增,更讓政策面臨外界質疑,環保署在去年召開檢討會議,初步傾向取消對餐飲業的管制,至於改採何種管制方式尚未出爐。

一個政策實施三年,是該提出檢討,但在沒有取代方案之前,就宣布從三月一日起,取消一般小吃店餐館使用塑膠袋的管制,那以後政府不論哪個部門提出新政策,遇到反彈或稽查人力不足時,只要一個「執行困難」的理由,就打退堂鼓,這是一個行政機關該有的作為嗎?
耕耘(高縣梓官/退休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