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據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報導,據德、義化學家分析來自中國兵馬俑的樣品後表示,秦始皇陵墓中多達七千的兵馬俑,在製造時全都塗有打破了的雞蛋,來增強兵馬俑的顏色效果。
研究小組認為,雞蛋被用作塗料的一種粘合劑,和塗料混合在一起,為兵馬俑增色。德國慕尼黑理工學院的愷瑟里那‧布來斯多夫解釋說,「雞蛋塗料通常很穩定,不溶解於水。這使它不容易受潮。」
另一位研究人員義大利比薩大學的艾拉裏亞‧波納多西補充說,雞蛋的蛋白質,還能保證塗料黏附到兵馬俑雕塑上,且還能增強塗料的稠密度和質地。
為進行此項研究,科學家從兵俑的臉部、下跪的射手、天鵝和秦始皇陵墓墓地上發現的塗料碎片中提取了樣品,經化學分離出其化學成分,放入儀器後進行分析,確定了它們的化學組成。科學家認為,動物膠可能用作黏合劑,且所有數據都指向是雞蛋。
布來斯多夫說,明亮色調很重要,這是因為顏色得精致,華美的軍隊是最好的,秦始皇也會要求是最好的。堅固的赤土陶器和濃厚的雞蛋塗料,能保證兵馬俑打造到最後。八個陶工將它們的信號留在兵馬俑上。這些名字表明一些兵俑,是來自秦始皇的皇宮,另一些則是當地倍受尊敬的藝術家。
義大利比薩大學的其它科學家則表示,此雞蛋的發現非常迷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大致在同一時期,羅馬帝國和古埃及的藝術家也用雞蛋當黏合劑,來製造壁畫和石刻。這個發現將利於幫助藝術家來修復和保存中國兵馬俑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