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陶藝家 1280℃ 燒出童趣

 |2022.11.18
14870觀看次
字級
葉志誠陶藝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能跟別人講〉,令人會心一笑。圖/取自台灣工藝競賽官網

【本報彰化訊】台灣頂極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是彰化縣田中窯負責人,從事柴燒陶藝創作30年,從早期專注於燒陶壺,現今更結合多媒材創作,本是高職美工科畢業的鄉下孩子,更一路念到博士,成為博士陶藝家,曾策展泥雕節、結合陶窯的蜀葵花藝術節,也打造陶藝貓村藝術廊道,希望將藝術融入社區生活中。

葉志誠高職美工科時期就對陶藝產生興趣,畢業後曾到南投集集添興窯工作,再回田中創立陶藝工作室,對於柴燒陶藝更情有獨鍾,他說,現在田中窯有柴燒、瓦斯窯及電窯,但他最鍾愛柴燒陶藝,因為需人工投柴顧窯,要耗費的精神與人力也最大。

葉志誠作品多元,曾創作童年系列陶藝作品,刻劃細膩深具童趣。圖/林宛諭

柴燒火候看天氣 
成品要花3天3夜


因為柴燒得視當時溫度溼度及氣候,調整火候,柴燒不上釉,要燒3天3夜,溫度達到1280℃,像古代的青瓷也得用柴燒,柴燒或瓦斯窯才燒得出還原等細膩的化學變化,葉志誠說,柴燒必需視火候的大小、火焰方向調整投柴,所以每件作品都不一樣,變化難以預期,作品會讓人有驚喜感,更有個人風格特色,但損壞率也高,愈辛苦得到的成果就愈讓人珍惜。

他的作品也很講究要用耐高溫的土質,而且創作過程中加入不同材質,會產生各種讓人驚豔的效果,例如:運用農村稻草灰可以燒出灰釉,還有運用彰化在地沿海養蚵人家的蚵殼,先燒過後去溼,再研磨成粉加入陶土,會有亮色效果,製作專屬於在地的特色陶藝品,不過也比較費工。

他也感嘆,在鄉下的藝術創作者比都會區的要多奮鬥10年,才可能打開知名度,不過在鄉下的好處是可以沉澱創作,慢慢成熟精進自己,留在家鄉最欣慰的也是可以陪著父母,讓人生不會後悔。

葉志誠創作多元,陶藝作品尤其喜歡從農村取材,舉凡農村隨處可見的青蛙、麻雀、或造型可愛的螃蟹等,他的作品寫實功力深厚,曾創作童年系列作品,把小學生仰頭呼呼大睡、拿著橡皮筋彈前面小女生的有趣樣貌都細膩刻劃。

其作品最多的是陶壺,近年也創作茶倉、茶罐,他說,台灣人喜歡喝茶,柴燒陶壺、茶罐有紅外線的效果,可當養茶容器,茶比較不會潮溼,泡茶味道更好,所謂天然的尚好,柴燒陶器裝的紅茶、普洱茶、老茶更香甜好喝。

葉志誠創作童年系列作品。圖為〈準備上課了〉。圖/取自台灣陶藝聚落官網

念博士打開視野 
創作更有情感


「創作上永遠不知足。」葉志誠說,作品也會隨著年紀觀念而改變,而非只是技巧性的東西,而是能透過作品傳遞情感的溫度,展現不同時期對人生的體驗。

他也是工藝之家的第一個博士陶藝家,葉志誠笑說,要讀書當下沒想那麼多,但卻念了9年才拿到台北大同大學設計學院的博士學位,他說,念博士要做國際期刊,還要英文發表,甚至到日本參加國際研討會,那時壓力實在很大,差點畢不了業,但念書後更懂企畫、寫計畫,視野也不一樣了,更接軌到國際,他覺得,讀書很值得,但不一定年輕時讀,知道自己想要充實什麼時再讀,收穫更多。

葉志誠也曾帶著田中在地里民營造陶藝貓村的藝術廊道,創造一年百萬人的旅遊人次,近年更與各領域台灣工藝師聯合成立台灣頂極工藝協會,希望讓工藝師好產品被看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