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慈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並親自批閱,建立與他們之間的「祕密橋梁」。圖/陳苡葳
【本報雲林訊】雲林縣興華國小校長王瓊慈,是校長、也是作家。她擅長文字書寫,專精散文與詩,曾出版多本著作、文稿見刊過各大報章雜誌,也與同為教育家、作家的夫婿林萬來合著《溫柔相待》一書,在教育界享譽「校長作家」盛名,書籍曾獲行政院推介為中小學優良讀物。
王瓊慈每天都會寫日記,數十年如一日,有這般習慣是源自小學導師,鼓勵學生背誦唐詩,閱讀名人傳記、世界名著、散文等書籍,在閱讀風氣低迷的民國六○年代,幾乎沒人這樣做,卻因導師的堅持,要求讀後撰寫報告,養成大家閱讀與記錄的習慣。
特別是對語文有熱忱的王瓊慈,因此還獲得南投縣中寮鄉字音字形比賽第二名、作文比賽第三名等殊榮;她說,導師的文字訓練,使她潛移默化練就好文筆,也奠定文字組織與表達能力。
留下生活記憶 藉機反省自己
升上國中之後,王瓊慈的語文天賦有爆發性進展,因紮實的基礎,她變成學校語文程度最好的人,她謙虛地說:「其他成績不優,全靠國文拉高分數。」巧合的是,國中導師雖然教的是數學、童軍科目,但也對語文有所要求,他要大家每天寫日記,果真幫助每個人保持書寫的熱情。
王瓊慈寫過一本又一本的日記,至今仍保存完好,收藏在家中,她得空時翻閱幾頁,宛如搭乘回憶時光機,返到文字中的那一天,發生過哪些事,景象彷彿昨日般歷歷在目,每每令她動容的是,導師用心批閱寫下評語,還會給予回應和鼓勵。
人的記憶有限,王瓊慈熱中寫日記,即希望以隻字片語留下生活記事,懷舊的時候看一眼,不僅會心一笑,還能觀察自己的文筆是否進步,藉機也能反省自己。她說,寫日記的好處很多,因此也盼學生能寫,她帶領興華國小六年,今年六年級的孩子,個別日記至少都寫了三年以上之久,相當難得。
雖希望每天寫 不給孩子壓力
「寫日記」對許多人而言,是再平凡不過的一件事,但對孩子來說,這份「額外的功課」可能是壓力,王瓊慈不會苛責孩子未交日記,不過仍希望每個人都能每天寫,寒暑假也不中斷,她說:「不求好,只要求做到。」
會這麼要求學生,是因為王瓊慈出的「功課」,老師、父母都不許看,以此建立與學生之間的「祕密橋梁」,從日記中發現孩子沒被注意到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並分享經驗,除非特殊情況,才會請師長追蹤關懷。
王瓊慈曾帶過一位女學生,在還未寫日記前,人格特質並不突出,寫日記後發現其情感豐沛,文字內容極精采且很有深度,寫了二年還入選《國語日報》小作家。她現年二十一歲,時常寫部落格,文筆持續進步,具系統性的組織與表達能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