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行過的道路教導我

文/丹.米爾曼  |2022.11.13
2985觀看次
字級
圖/采實文化提供

文/丹.米爾曼

2006年5月的一天清早,我在進行例行的每周健身活動時,騎著腳踏車爬了兩段陡峭的上坡路,雖然路途很短,卻需要極強的爆發力。爬坡很辛苦,下坡則非常愉快。騎到底端的時候,由於我的速度很快,我習慣性地做了一個大轉彎,然後我摔倒了。

那天晚上,我拄著枴杖參加《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電影首映會,我受邀在電影結束後發表一小段談話。等到掌聲結束,燈光亮起,我緩緩地撐著枴杖走到戲院的前方。我腳踝處的彈性繃帶被牛仔褲遮住,所以有少數觀眾在竊笑,以為我在開玩笑,因為我在電影裡的角色有段時間也拄著枴杖。

「今天早上,我騎著腳踏車衝向一個陡峭的下坡路,一輛卡車突然出現,剛好就在我的路線上。為了避免衝撞,我讓腳踏車往下倒——這個決定讓我的腳踝三處骨折。」我解釋了當天早上發生的慘案之後,笑聲才消失,這次意外距離片中描述的摩托車車禍剛好屆滿40周年。

「顯然,」我補充道,「在我們學到教訓之前,它會一再重複出現。我終於知道自己不再是25歲的小夥子,該是時候減少那些曾經在彈翻床比賽上讓我獲獎無數的高風險行為了。」觀眾可能感謝我抱傷出席,但我不可能錯過這次首映的。這座戲院距離我年少時駐足的加油站,只隔了兩個街區。

雖然我教導寧靜戰士之道,但其實道路也在教導我。

持續教和學

我的教學工作持續進行,其中不乏幽默與令人自歎渺小的時刻:2008年,當時我仍在雲端享受著《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電影發行帶來的高人氣,也主持了一個周末工作坊,參加的學員大約100人。周末聚會後,在餘味不絕、意猶未盡的氣氛下,會場主持人最後分享一些行政方面的事,我只簡短說了幾句結語。當時我已經收拾好東西,好整以暇地準備開車回家,於是我用了一個「每一刻都帶著正念修練」的簡單故事做結尾,便跟觀眾道再見。

觀眾開始鼓掌,我的主持人也坐下開始講話,而我則朝著大門走去。這時有人叫住我:「嘿,丹,你還戴著你的無線麥克風呢!」我露出尷尬的微笑,走回去將麥克風交還給主持人,然後再次往門口走去。有幾個人看到我迷航的樣子覺得好玩,又大叫:「丹,你的筆記本!」喔喔,我又轉身抓起掉落在門邊的筆記本,然後揮揮手離開。

走到車子旁邊,我才發現自己把風衣和車鑰匙忘在行政人員的椅子後方,我不想打擾他或中斷活動,便詢問一位剛好在房間外的學員是否願意安靜地幫我把東西拿出來。然後,我聽見裡面傳出陣陣大笑,原來他們已經發現,有人正在幫我取回我在匆忙間只記得帶「正念」離開,卻忘記帶走的物品。

道路的基礎

我正式的教學工作是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的,當時它只是一塊東拼西湊的拼布,反映出我那些心靈導師對我的影響與溝通方式。有時候我說話像教授,有時候則像大師或武僧,有時候像聖人。想像一個裝滿了水的大水晶缸,裡面滿是許多教誨那閃閃發光、繽紛多彩的碎片——各種原則、修練、觀點等,都攪動成一個漩渦,直到最後,它們才沉澱到最底部,只剩下我自己清晰的所見。

以歷史角度而言,我有許多良師益友,人類潛能運動的發展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古老的自我成長導師,例如道家的老子與莊子、孔子學說;希臘雅典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與柏拉圖;斯多葛學派的愛比克泰德與奧理略;波斯詩人魯米、哈菲茲與紀伯倫;吠檀多學派的聖人與禪宗的禪師;超驗主義者;作家愛默生與亨利.梭羅,以及當代崛起的現代教誨。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蘇格拉底教我的最後一堂課:當百萬暢銷作家遇見心靈大師,關於人生的終極解答》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