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通膨 氣候變遷恐釀全球經濟危機

 |2022.11.13
1123觀看次
字級
美國總統拜登11日在埃及夏姆錫克舉行的COP27發表演說,宣布美國減少甲烷排放,預估10年後比2020年減少30%。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氣候變遷已是現在進行式,這當中存在許多高度不確定性,暴雨洪災、森林大火、寒冬暴雪,一樁接著一樁,一年更比一年多,這對目前全球正面臨的高通膨,無疑是雪上加霜。財經學者紛紛示警,未來全球最大危機正是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將使得物價緩解無法那麼快下來,「綠色通膨」(Greenflation)更是長期且艱鉅的考驗。

「綠色通膨」指的是在全球政府推動綠色經濟、實施節能減碳的政策,並以新的綠色經濟服務與產品取代舊有模式時,推升了原物料(例如金屬)等價格,也迫使企業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甚至是轉嫁給上下游供應鏈與消費者。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全球高通膨問題,未來幾年很難根除,美國聯準會(Fed)頻頻升息,希望能夠抑制通膨,但這針對的只是需求面;通膨另一大難題,還有來自供給面,當氣候變遷愈來愈嚴重,供給面將受到更大挑戰。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賴樹鑫表示,氣候變遷最直接的就是將對農產品產生影響,而這就是供應鏈的上游,因此未來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是一定的趨勢。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說,物價的兩大關鍵指標「食物」與「能源」,都會受氣候變遷影響,且影響程度會愈來愈擴增,氣候變遷對通膨上升的衝擊已是長期趨勢。雖然目前物價看似稍微被抑制下來,但並不是因為氣候變遷好轉,綠色通膨趨緩造成的,主要是因為各國升息使得景氣下滑、需求減少,因此通膨降溫。

拜登:加強限制美國甲烷排放

石油、天然氣生產是美國最大的工業甲烷來源,也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美國總統拜登11日在埃及夏姆錫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發表演說,就石油及天然氣行業在全球變暖中的作用,宣布減少甲烷排放。

拜登說,新的規則將有助確保美國實現100多個國家、地區所設定的目標,即到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從2020年的水平減少30%。

全球碳排放量 美國升、大陸降

追蹤碳排放數據的組織「全球碳計畫」(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則在11日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去年多出1%,對於對抗氣候變遷可說是壞消息,然而卻出現反常的轉折,中國大陸的碳汙染比2021年降了0.9%,美國則比去年增加1.5%,兩者都與各自的長期趨勢相反;其中,大陸在2022年嚴格控制疫情的封控政策,是碳排放下滑的主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