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市文化局補助的台北清真寺第一期修繕工程竣工 。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清真寺始建於1958年,並於1999年被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為近代台灣最早的回教建築,經60多年風霜洗禮,古蹟外觀及內裝漸顯老化與不敷使用。在台北市文化局協助下,今年完成第一期修復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大殿穹頂、前後衛塔修復、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等,重現修復後的高雅丰采。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10日)在工程竣工感恩茶會上表示,台北清真寺是台北市最具特色的宗教建築物,近年來台灣增加了移工看護、留學生和商務人士在內的許多穆斯林朋友,因此雖非回教國家,作為多元共融的城市也舉辦台北開齋節,同時給予台北清真寺文資修復上的協助,第1期工程完成後,第2期工程會到明年五月才會結束,希望給穆斯林兄弟姊妹們一個能找到歸屬感和心靈安寧的所在。
台北清真寺後續將進行第2期修復工程包括門窗、室內天花牆面、夜間照明等項目。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台北清真寺建築出自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採用伊斯蘭建築風格,主殿為圓頂,正面設拱圈迴廊,兩側有一對高聳壯觀的邦克樓(喚拜塔)。回教建築不使用動物圖案,而多運用植物或幾何紋樣作為裝飾,使建築呈現高雅清靜之感。
文化局指出,第1期修復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大殿穹頂、前後衛塔修復、外牆花格磚新作開模、大殿地坪修復、排水蟲蟻防治,至室外車道修復等項目,文化局補助經費約1120萬元,占總經費2100萬元中53%,台北清真寺後續將進行第2期修復工程包括門窗、室內天花牆面、夜間照明等項目,預估總經費將達約1,000萬元,文化局也將補助40%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