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身障者共融環境 家長仍憂照護機構不足

王淑芬 |2022.11.10
961觀看次
字級
身障子女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社福團體盼增加安置機構,免於孩子在父母老化後無人照顧。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高雄市有逾14萬名身心障礙者,建構身障者無礙的空間才是進步的社會,高雄市無障礙之家主任黃慧琦今天指出,高雄市努力打造與身障者共融的空間並積極布建身障者服務據點,不過社福團體仍憂機構不足,當父母老去誰能照護孩子。

12月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市府和米迦勒社會福利協會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愛與共融」活動,很多身心障礙團體帶領學員參加才藝競賽,透過比賽盼增加彼此交流及互動,以建立身障者的自信心。

這些平日在機構工作的學員齊聚參加活動,他們快樂的手舞足蹈,看似無憂的孩子,不過內心仍有一些期許。

小花是自閉症孩子,她說要到機構無法自己搭車,需要協助。阿啟有情緒障礙,已經學會手做餅乾,盼自己做餅的速度再快一些,能多做一些。

高雄市自閉症協會理事長林秀仙受訪指出,雖然政府努力擴大社福預算及建立服務機構,但是家長擔心的仍是機構的不足,「當家長老化到無力承擔身障孩子的時候,未來誰來照顧我的孩子?」她說機構不足、名額有限,很多年邁的家長反映排不到照護孩子的機構。

她擁有1名逾40歲自閉症孩子,雖然孩子尚能自理簡單的生活,但每當情緒失控,家長無力控制,閃躲是唯一的方式。她和很多有身障孩子的父母一樣,擔心他們年事漸高,無力照護身障子女時,盼政府介入;非僅是資源不足的問題,更是綜合性的社會問題,盼政府有因應之道。

社會局指出,積極布建身心障礙者社區化服務據點,已有133處,其中社區日間作業設施42處、18處早療服務據點,並持續改善無障礙環境,另通用計程車數量充足,是身障者外出的新選擇。

圖 / 記者王淑芬

黃慧琦說,鼓勵身障者運動並於苓雅運動中心設置身障專屬體適能室,也建置社福產品銷售平台「礙優網」,邀店家及社福機構於平台做商品銷售、流通,增進社福團體收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