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豐濱鄉以4名編織耆老為主軸,用文字與圖像記錄編織長輩的工藝技術,並用「豐濱製造」出版工藝師圖冊。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花蓮縣豐濱鄉公所以4名編織耆老為主軸,用文字與圖像記錄編織工藝,並以「豐濱製造」為名出版圖冊,記錄豐濱鄉部落編織耆老繁複的技藝與文化,盼後代傳承及保存下去。
豐濱鄉85歲的吳碧雲是部落裡著名的編織耆老,女兒吳素英也傳承母親的好手藝,是出色的苧麻織布老師。她說學苧麻織布過程非常繁複,要有濃厚興趣、耐心才能完成。由於編織是不易的技藝,所以豐濱鄉公所以4名編織耆老為主軸,透過文字與圖像記錄編織長輩的工藝技術,今天以「豐濱製造」原住民編織工藝師圖冊為名,舉行成果發表會並展示耆老的編織品,受到好評。
鄉長江莉婷指出,記錄編織的耆老都是80歲以上長者,年紀最大朱阿菊Api已102歲,還有磯崎的吳阿春Sawmah、新社的貓公部落吳碧雲'Olaw Afan和大港口部落的林清進Ro’it。
她說,豐濱地形狹長,部落居住於大海與山脈之間,有許多古老、珍貴的原住民傳統編織技藝文化,因歲月與族人的流逝正逐漸地沒落,藉由文字與圖像、影片讓「編織」文化資產得以傳承、保存。
吳素英也分享從小看著外婆織布,學會苧麻織布,從苧麻收割、去皮取絲、撚線、紡紗等工序繁複、費時,想要學習者需要有心、有興趣才能持續下去。
出席發表會的東華大學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王昱心表示,古老的編織工藝技術透過「手的記憶」代代相傳,也蘊含許多哲理,希望大家也能學習心境,繼續編織出下一世代的精彩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