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智慧鳥
文/智慧鳥
侏羅紀中期的內蒙古,這些披著羽毛的恐龍,都屬於奇怪的擅攀鳥龍類。比如,寧城樹息龍特大號的第三指、向後彎的第一根腳趾,和腳趾上的大爪子,能幫助牠們迅速爬上樹頂。胡氏耀龍就像小型恐龍和鳥類的混合體,而奇翼龍則像是借來了翼龍的翅膀。而翼龍身上覆蓋的絨毛是和恐龍同種類型的原始羽毛。
侏羅紀末 鳥祖現身
恐龍和翼龍身上覆蓋的原始絲狀羽毛,最初是為了保暖,在恐龍身上,羽毛逐漸超出了保暖的功能,演化出了華麗的形狀和色彩,變成了裝飾品。那時候牠們的飛行能力還不太好,所以需要多長兩個翅膀。到了侏羅紀晚期,鳥類的祖先近鳥龍類出現了!
胡氏耀龍尾巴上長有四根華麗的長羽毛,這是牠們用來炫耀自己的工具。身長約40公分,未成年的寧城樹息龍,體長不到20公分。奇翼龍的手部外側手指極長,手腕部位向外長出了一根很長的骨頭,這些都是為了撐開翼膜而存在的。牠們可是認真的在挑戰天空,不過暫時還只能在樹木之間短距離地飛一飛,體長約50公分。
華麗羽毛 各式各樣
赫氏近鳥龍的羽毛一直覆蓋到了腳背。牠是史上第一種
科學家明確弄清楚色彩的恐龍,體長約50公分。當時,在中國境內已經出現多種長有鳥翼的恐龍,牠們硬硬的尖嘴裡還長著細密的牙齒,其中最早被發現的是赫氏近鳥龍。鄭氏曉廷龍和徐氏曙光鳥,均長約50公分。約1億5500萬年前德國境內出現的始祖鳥,曾經被認
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鳥類。
內容與圖照節錄自《我的第一本動物「演化圖鑑」:侏羅紀恐龍帝國的輝煌》,小鯨生活文創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