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今天舉行「極品‧品釀」農村美酒新品發表記者會。圖/彭宣雅
【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20大後,不承諾放棄武力犯台,台海關係仍緊張。農委會今天(7日)表示,民眾平時要有戰備存糧觀念,可以防疫防災;目前備有庫存稻米126萬公噸,足夠全台吃一年;且已建置16處用油發電的大型碾米廠,兩周內可供應30萬公噸白米,足夠戰時使用。
農糧署長胡忠一說,稻米以外,台灣蔬果一整年都夠用,糧食自給率超過9成,6到10月汛期缺乏的葉菜類,全國也有1萬噸的存量,滾動式倉儲目前存放5280萬公噸的蔬菜,夠戰時使用。
根據糧食管理法中,「國內稻米安全存量標準」規定,「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主管機關應於國內適當場所儲備不低於3個月稻米消費量之安全存量。」,並於第二項規定「前項稻米月消費量,係依前一年國內稻米總消費量除以12個月計算之。」目前存量已超過法定數倍。
財團法人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劉志偉表示,糧食的概念,不僅只有稻米,包括黃小玉(黃豆、玉米、小麥)都蓋括視為「存糧」;要檢視的是未來庫存如何,應該做到幾個月的充分庫純,且必須有效的推陳出新。
他表示,戰備存糧的概念,不必侷限甚麼東西都要在台灣種植,如同當初蘇聯解體後,很多國家資本農企業都進了烏克蘭購買農場,所有農地平時都做最經濟的使用,假設戰爭的時候,沒有辦法則立刻改種稻米與甘藷。
農糧署長胡忠一說,稻米以外,台灣蔬果一整年都夠用,糧食自給率超過9成,6到10月汛期缺乏的葉菜類,全國也有1萬噸的存量,滾動式倉儲目前存放5280萬公噸的蔬菜,夠戰時使用。圖/彭宣雅
他補充,必須整體思考,不能僅局限於農產品,連罐頭食品、加工產品都應該納入考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民眾家中囤的都是罐頭泡麵,沒有人會屯小麥稻米,甚至連維他命C片都要納入考量,依照整個國家的戰略角度思考,種類品項多元。
胡忠一表示,農糧署3年前,研發「國產農糧原料常備食品」,以國產蔬菜、水果、雜糧為主要原料,開發出包含主食、副食、湯品、甜品、飲料、休閒零食6大型態食品,常溫耐保存且即開即食,已研發47款,目前在雙北縣市的7-11專櫃販售,國人平日就要有戰備存糧的觀念,可在家中隨時準備3日存糧,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