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婚姻利弊 不改學者本色 親筆手稿曝光 近期英國展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人,他幾乎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位學者當年對婚姻十分躊躇;不改學者本色,他以滿滿十九頁的羊皮紙,辯證結婚的理由,這些手稿近期將於英國展出。
達爾文從小就對舅舅的女兒、表姐艾瑪‧威治伍德情有獨鐘。艾瑪長相秀麗,且頗具學識及教養。達爾文不想倉促成親,一八三八年,亦即他搭小獵犬號前往南美洲考察的第三年,他按科學研究步驟,在羊皮紙上詳列贊成和反對結婚的理由,然後與身為醫生的父親羅伯特逐條討論。
贊成婚姻的理由:達爾文列舉如下條目酖孩子(如果上帝願意的話);一生的伴侶(老年時的朋友,誰會喜歡獨居呢?);無論如何比狗更好。達爾文還寫道:「天啊,像工蜂那樣,一直工作、工作、再工作地過完一生,簡直令人無法忍受。想像一下,與溫柔賢慧的妻子坐在沙發上,烤著爐火、讀書或聽音樂,多麼愜意。」
反對婚姻的理由:可以自由前往任何地方
;可以在俱樂部與睿智男士交談;不用被迫去訪問親友,或陷在生活瑣事;晚上甚至不能讀書,變得肥胖、懶散、焦慮,如果有許多孩子,可能就沒錢買書。
最終達爾文得出結論:「一個人不能孤單地生活;老年仍醉生夢死,沒有朋友,沒有孩子;別擔心,相信運氣、保持清醒。」他與艾瑪於一八三九年喜結連理。
儘管達爾文在學術上擁有輝煌成就,婚姻美滿,但他的十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健康,包括夭折、不育、孱弱及弱智。
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晚年研究植物進化過程發現,異花授粉的個體比自花授粉所結出的果實更大更多,且自花授粉個體容易被大自然淘汰。此時他才恍然大悟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劇:大自然討厭近親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