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國中的招生說明會,往往吸引學生家長擠滿會場。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才剛開學兩個月,私立國中已在為明年招生暖身,冬令營隊即將在年底陸續登場,這些營隊也是小六學生成為私中新鮮人的門票。儘管少子化讓台灣學生總人數逐年減少,但據教育部統計,學生就讀私立國中比例卻是逐年攀升,去年占比近一成五創新高,還有縣市達三成,比例遠高於日本、南韓、美國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有國中校長憂心,未來恐出現「公私翻轉」現象,也有學者指出,選讀公校或私校,應視孩子需求選擇,避免衍生適應問題。
據調查,雲林縣國中生讀私中比例達三成,全國最高;六都則以台南市占近兩成最高,台北、台中約一成七次之。雲林某公立國中校長指出,若私中名額未同步減招,未來恐出現「公私翻轉」現象,除了不利公校發展,學生社經地位組成也將更兩極化,經濟有限的家庭形同喪失教育選擇權,將不利教育現場多元性。
公校辦學品質 不為家長信任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說,少子化來臨,公私學生比照理應維持一定穩定度,現在卻是公校減幅大、私校減幅少,他認為與社會發展有關。但教育單位允許私校篩選學生,讓家長認為把孩子送私校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這不該畫上等號。除了向家長宣導,法令限制應再加強,政府也要有策略面對。
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則分析,許多私中迎合社會需求,讓家長趨之若鶩,但明星私中僅是少數。他認為,考試篩選學生不只是私中,坊間補習班也密集訓練小學生搶進公立國中資優班,若私中篩選學生該被檢討,公校以「資優班」名義篩選學生,也應被同樣標準檢視。
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指出,公校師長較不敢管學生,「讀私中」已成為家長不信任公校辦學品質的氛圍。他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公校辦學應比私校好,教育部應回頭檢討為何學生都往私校走,國民教育不該讓私立凌駕於公校之上。
各校風格不一 注意3大隱憂
台師大教育系教授王麗雲則表示,這涉及家長、學生、學校多面向考量。但私中各校的辦學風格與品質並不一,務必要先深入了解,辦學良好且努力落實教育理念、發展學生潛能的私立學校,值得就讀。
王麗雲也點出三大隱憂,若選讀較為壓抑學童心性,或追求特定目標的私校,恐衍生適應問題,造成不可回復的反效果;私校的同儕同質性高,家長也需考慮未來社會適應問題。此外,私校若照顧多、規畫多,也要擔心學生往後失去學習自主性與學習動力。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白麗芳則提到,孩子的求學生涯事關重大,是全家應該要一起討論的事情,家長應避免落入自己考慮、評估孩子的特質,為孩子做決定的思惟。
教育部表示,私校招生法規目前仍在朝野協商,但私校招生依法須經各縣市政府同意,將持續請地方政府在學校登記、抽籤及編班時派員督導、設立檢舉專線等措施,回應外界對私立國中教學正常化及常態編班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