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花間集】牛蒡花惡作劇玩意 文/幼藍 |2022.10.30 語音朗讀 169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花冠管狀,兩性小花。圖/幼藍牛蒡葉心形寬大不分裂 圖/幼藍採蜜的蜂亦有沾黏威脅 圖/幼藍開花的毛頭牛蒡 圖/幼藍薊花 圖/幼藍牛蒡果為魔鬼氈來源 圖/幼藍附著牛蒡花上的瓢蟲 圖/幼藍牛蒡花管狀紫紅 圖/幼藍小牛蒡 圖/幼藍 文/幼藍於挪威夏日野花叢生的路邊、原野初遇牛蒡植株之時,其頭狀花序的綠色球形總苞片披針形,紫紅色的管狀花尚未綻放前,竟讓我誤認它為薊花。然而,牛蒡的葉片心形,寬大且不分裂,薊花的葉片相較之下則明顯呈分裂鋸齒狀。牛蒡與薊花兩者皆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我一開始誤認的指鹿為馬,似乎也不為過。菊科牛蒡屬(Arctium)全球約有10至14個物種,分布在歐亞大陸以及北非。挪威境內牛蒡有4種,以小牛蒡(Arctium minus (Hill) Bernh.)最常見,其次則是毛頭牛蒡(Arctium tomentosum Mill)、大牛蒡(Arctium lappa);台灣受日本影響食用的牛蒡根,即為大牛蒡。這幾種牛蒡基因相仿,經常被園藝雜交,培育新的品種。高度50至200公分不等的牛蒡,其根向來是西方民俗療法中極為重要的藥材之一,用以純化血液、促進代謝消化、治療落髮、皮膚病等等,與莖皆供食用。牛蒡花凋謝後所結的果為瘦果,有細小的鋸齒,藉以保護果內種子,同時可沾黏在動物、昆蟲身上,隨其行動四處散播。挪威文的牛蒡叫borre,魔鬼氈borrelås,便是從附著度極高的牛蒡瘦果發明得來。牛蒡在台灣山區比較常見。弟弟憶及清明節上山掃墓返家後,衣物、鞋子總黏著刺狀小圓球,卻不知那就是牛蒡果。母親則表示,童年時常拿牛蒡果相互扔在彼此的身上惡作劇,事後得費一把勁,方能清除乾淨。瑞典畫家艾莎.貝斯蔻(Elsa Beskow,1874-1953)於其《仲夏節花會》(The flowers’festival)繪本裡,描述頑童牛蒡將其瘦果投置白花、紫花歐丁香以及忍冬3位名媛禮服上所引起的騷動,與母親小時和同伴互擲打鬧的舉動,誠可謂在兒童天地裡無國界,添增牛蒡醫藥、食用之外,亦當嬉笑的工具。 前一篇文章 狼尾草與鼠尾草 下一篇文章 大地寫秋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 作者其他文章【挪威花間集】藏而不露 蔥芥與寬葉羊角芹【挪威花間集】疣果匙薺與歐洲山芥 【挪威花間集】 草甸碎米薺芥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