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國2030年階段性減碳目標遲未公布,環保署長張子敬昨日表示,今年底前會出爐,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是規定2030年較基準年減少20%,不過,配合2050淨零排放,目前正跨部會檢討,他表示,「希望減量目標高於20%」。
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環保署翻修《溫管法》,也將這項目標入法,然而外界也關注2030年等階段性目標,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昨日邀請環保署、交通部、經濟部、國發會等部會專題報告,朝野立委紛紛呼籲,應盡早讓目標定案。
各國減碳多已訂標 立委憂多頭馬車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表示,環保署至今尚未宣布我國2030年階段目標,淨零轉型計畫至2030年卻已先匡列近9000億元預算,要求環保署加快腳步,提出目標。張子敬承諾,會在今年底前提出目標,但2030年減量目標並非環保署單一部會說了算,必須到行政院協調,現行《溫管法》原規定2030年較基準年減碳20%,正在跨部會討論。
近年各國針對減碳,多已訂出目標,以淨排放量而言,歐盟2030年要較1990年減少55%;日本2030年要較2013年減少46%;中國大陸則會在2030年達排放峰值,2030年要較2005年降低65%以上。
張子敬表示,除了現有7家碳盤查查驗機構,已培訓查證人員合計超過200名,與經濟部合作新增3家機構通過認證、5家在認證中,持續擴大量能。環保署也表示,僅法規強制碳盤查對象需經查驗,若一般中小企業僅希望了解自身排碳,也可依循「簡易版碳盤查指引」即可,未必需經查驗。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則擔憂,減碳工作「多頭馬車」,她以電動巴士為例,雖以2025年達到35%為目標,但各部會又有各自短期目標,應予以整合。交通部表示,電動大客車今年底目標為掛牌1400輛、占比達13%,截至9月底已達1059輛,今年可望達標,2023年目標為掛牌2300輛,2024年掛牌3300輛,2025年掛牌4600輛。
專案推智慧電動車 4年投逾50億元
除了電動巴士,針對國發會目標2040年新售電動機車要達到100%,但去年統計新售電動機車占比僅11.6%,立委質疑電動機車電池規格多年來無法整合,將是難以普及化的關鍵。經濟部表示,若要往前推動確實需要整合,會努力積極建構統一介面。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說,電動機車的電池交換有不同體系,目前以Gogoro跟光陽兩大體系為主,若要往前推動,需要整合統一介面,雖然涉及技術跟標準,但會努力處理,積極建構統一介面。
對於2040年目標新售電動機車要達到100%、助台廠打入國際電動車第一級供應鏈,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表示,經濟部將自明年起,4年內投入逾新台幣50億元,以科技專案推動智慧電動車4大策略,包括發展關鍵零組件技術、開發系統整合平台、結合自駕運行、建置檢測驗證技術。
技術處將透過科技專案協助相關產業技術升級,自2023年起的4年內投入逾50億元,由法人協同廠商共同研發智慧電動車系統關鍵零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