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泥火山爆噴 頻率變高

 |2022.10.27
3607觀看次
字級
萬丹泥火山今年6月底噴發,有民眾跪在皇源聖殿外,取泥漿敷臉。圖/資料照片
屏東縣萬丹鄉灣內村泥火山今年第3度噴發,農民即將收成的紅豆田遭淹沒。圖/陳玉意提供
近7年農損 資料來源/屏東縣農業處、屏東政府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萬丹鄉灣內村泥火山昨天再度噴發,也是今年第3度噴發。屏東縣府農業處到場勘查初估,這次噴發地點在皇源聖殿周邊共有5筆私有土地,初估受影響面積約1公頃左右,受災農作物有紅豆、大豆與扁蒲。

萬丹泥火山先前2次噴發時間於4月8日、6月28日,噴發地點位於泉源聖殿旁,當時大量噴出的泥漿湧入聖殿,讓殿內充滿泥漿,嚴重淤泥3、40公分。

昨天10月26日是第3次噴發,居民提到,若連去年10月噴發,等於一年內噴發4次,噴發頻率變得較頻繁。

這次噴發地點除了泉源聖殿東邊,還包含西邊的紅豆田上,據萬丹灣內村村長陳玉意拍攝影片,泥火山從紅豆田中央噴發,泥柱約有1、2公尺高,湧出的泥漿把整片紅豆田都給淹沒;陳玉意說,雖已請怪手挖掘引流,但仍有不少紅豆田遭到淹沒,讓他無奈大嘆,「萬丹灣內村泥火山再度爆發,周邊即將收成的紅豆全泡湯了」。

泥漿磚難以固化 利用價值低

屏東縣農業處長鄭永裕說,泥火山噴發難預測,因泥火山造成農作物毀損,縣府比照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用縣款提供農民補助,依水災救助標準農田埋沒每公頃救助5萬元。農業處統計,近年來萬丹泥火山噴發災害救助補助,大多是以稻米損害為主,補助金額2016年8萬多元、2018年兩次分別是11萬、2萬多元,去年2萬多元。今年噴發前兩次未波及農作物。

陳玉意提到,萬丹泥火山平均一年噴發一到兩次,每次約持續10多小時。泥火山噴發時量測多次,中心溫度大約60℃,每次噴發會瀰漫一股甲烷怪味。以前曾有人嘗試把泥漿固化燒磚,但時間一久會出現白華,有點像海砂,因成品不佳,泥漿再利用價值不高。

至於泥火山噴發與地震是否有關聯?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齊士崢指出,泥火山噴發主要原因是氣體累積,與地震的關聯性須深入研究才能釐清。

專精地質調查的屏東大學總務長陳永森則認為,地震跟泥火山噴漿都是種能量釋放,但一在深層一在淺層,很難推斷兩者有關聯。

噴發時間不固定 開發觀光難

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長黃國維說,縣府4年前就委託學者進行可行性評估,但泥火山噴發時間不確定,近幾年噴發位置雖多在皇源聖殿周邊,但也不甚穩定,在此情形下,很難匡列一個特定範圍開發觀光。不過若地方有開發需求,縣府也不排除再評估。

陳玉意則說:「地方不奢求開發觀光,能把泥漿清完就阿彌陀佛!」今年4月噴發,因有萬丹鄉公所、水利會協助,花了數十萬元清到6月中才清完,皇源聖殿西邊還有大片農田也堆積泥塊,早點清完更重要。



小檔案

萬丹泥火山

位於屏東縣萬丹、新園兩鄉交界處,是台灣唯一會噴火的泥火山,近年噴發地點多在皇源聖殿附近。泥火山噴發時,烈焰衝天,火光閃閃,泥漿噴湧,還伴著隆隆聲響,蔚為奇觀;灰色的泥漿匯成大泥塘,經過太陽長期曝晒,龜裂成天然的幾何圖案。文史工作者李明進調查,《重修台灣府志》記載,泥火山第一次噴發在清康熙61年間,原始噴發處在赤山巖附近鯉魚山,地方因此流傳不少鄉野奇談,主角都是鯉魚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