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漣漪
一位朋友告訴我:「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凡事要看淡看破,尤其不要跟別人比財富和子女的成就。」那位朋友說得也對,因為人比人往往被比得灰頭土臉。
朋友之中,S主任是傑出人物,無論是理財和教育子女的成績,我都望塵莫及。我曾問他,「你是如何教育子女的?」S主任說,從孩子懂事起,就讓他們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孩子的房間要他們自己清掃,棉被也要自己疊。等孩子上了小學,有空就幫父母洗菜、煮菜;家人的衣服,耐心指導孩子放進洗衣機清洗,洗完後放心讓子女晾衣服。
父母賺錢不容易,S主任夫婦以身作則省吃儉用,苦口婆心教育子女不要養成浪費的惡習。S主任的子女在父母身教和言教的薰陶下,從國小到大學的成績都非常優異。大學畢業不久,S主任的兒女都考上金融人員和司法官,收入穩定,讓他非常放心。
S主任說他看到有些同事的小孩,大學畢業後怕吃苦,竟然在家裡不去工作,成為啃老族。其實問題的癥結是出於父母太溺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知如何幫助孩子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我覺得S主任說得很對,因為不久前,我讀過盧梭的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真是晨鐘暮鼓之言。
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絕對不是真正愛孩子的方式。我認為,要讓孩子找到人生的金鑰匙,最好的方法就是S主任所說的:「從小養成孩子吃苦耐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