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菱娟54歲卸董座 抓回人生自主權 文/何雅玲 |2022.10.25 語音朗讀 56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丁菱娟重拾畫畫的興趣,找回喜歡的自己。圖/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提供丁菱娟認為第三人生所要追求的是意義感,並把人生的自主性抓回來。圖/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提供丁菱娟在退休後,也開了畫展圓夢。圖/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提供喜歡學習與挑戰的丁菱娟(右2),也會和年輕人一起共學成長,鼓勵跨代共融。圖/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提供 文/何雅玲「我覺得人生上半場的第二人生追求的是成就感,到了中場之後的第三人生所要追求的是意義感,就算是工作我也不要以賺錢為目的,而是思考有沒有意義」,影響力品牌學院、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在其人生高峰期54歲時離開董事長職位,創立新事業,華麗轉身的她,從寫作到集結成書、從演講到輔導創業,將54歲以後的自己當成一個很大的實驗劇場。回想中年時期的「改變」,丁菱娟說,應是源於自己害怕沒法再學習成長吧。「我覺得當時的自己有點位高權重,當董事長十多年、有很棒的團隊、創造不錯的佳績,但我發現內心反而覺得沒有挑戰性,也覺得慢慢需要把舞台讓給年輕人,因此覺得有點揮灑不起來了。」丁菱娟表示,人大約在50歲時會想很多事情,當時的她思考著,這樣的日子還可以過多久,自己總有一天會退下來,同時也愈來愈懷疑大家尊敬的是自己的頭銜或是個人,「我覺得繼續留在原來的位置,成長的空間會愈來愈小」,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丁菱娟開始規畫並有意識地培養接班人。每年3項任務 積極充實自我重視生活儀式感的丁菱娟,在54歲時為自己辦了一場告別人生上半場的演唱會,開啟第三人生。丁菱娟是在離開職場後才問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我不想再過朝九晚五的日子,不想再為錢做事」,聽到心底聲音的她,開始盤點還有什麼想做但沒做的事,「除了吃喝玩樂,我還是要有一點工作,只是工作性質不像以前那麼緊張,我希望把人生的自主性抓回來,所以我開始寫作。」丁菱娟發覺透過寫作獲得了很大的力量,除了讓心情穩定下來,也可以落下思考,過程中有助於自己釐清很多事情,「後來出了書《享受吧!50後的第三人生》,其實就是我離開職場後,在沒有職銜光環下,實驗如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丁菱娟每一年會給自己3項任務,包括:完成一本書、挑戰一項運動、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或國家待上一個月,好好感受生活。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運動與出國任務,也做了些調整。丁菱娟為自己安排了很酷的爵士鼓學習,同時為新創立的影響力品牌學院,新建了一個「CEO品牌體驗俱樂部」的社團。「除了上課,我想帶領大家用體驗的方式,去看看台灣很多很棒的品牌,以及他們的品牌故事,在生活中體驗美學經驗」。挑戰未知事物 享受突破過程 如今的丁菱娟,有意識地持續做著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生活過得緊湊而開心。身為暢銷作家、專欄作者,同時也是創業家、創業導師,生活實驗者,她經常在媒體上分享職場工作的觀點,以及活出自我的期許,影響許多年輕人及熟齡人士。她說:「我喜歡一直創作,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自我突破的過程很開心,做自己喜歡又擅長且可以實踐的事情,一步步築夢踏實、完成自己當初想要改變的改變,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中年再就業 了解自己要什麼「找到自己、找回喜歡的自己」,是中年很重要的一個命題,而心態則是改變的第一步,談到中年困境與再就業,丁菱娟以自身的經歷與觀察分享,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將心態擺好、有所取捨,有意識地累積自己,有勇氣的踏出第一步,不管成功與否,至少讓自己不留遺憾。人到中年,想「找回自己」的這份心情,其實是強烈的,只是被隱藏了而已。丁菱娟覺得到了中年會比較有自信、體驗也較多,想做自己但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有些可惜。當然,願意踏出那一步的人,有成功也有失敗,但至少人生不會有遺憾,如果想要改變,就要有意識地累積並行動,不要等到無力改變才後悔。如果你還在第二人生,不管還在職、想轉業或被退休,丁菱娟建議多發展自己的第二興趣,不論未來是否可以成為生財器具,至少在生活上會有一些改變。以前的丁菱娟,為了工作每天加班,捨棄了歌唱、畫畫等興趣,連親子關係都有點緊張,「後來我驚覺不能如此,我要去把我喜歡的那個丁菱娟找回來」,她說:「我重新找回我的興趣,我的生命出現了改變,工作時想到即將到來的繪畫課程,那個愉悅的心情讓工作效率更好,沉浸在畫畫時也忘卻煩人瑣事,自己也變成比較有趣的人。」及早培養第二興趣成為 T 型人才在這個變動的年代,中年離職、轉職或被資遣愈來愈常發生,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在這天來臨時不那麼慌亂,丁菱娟分享3個思考方向。1.在職場中如何延續競爭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T型人才。所謂的「T」型縱軸,指的是硬實力,好比財務專業、公關專業等,而橫軸是軟實力,好比創意、EQ管理能力、人際關係等,找出自己很強並賴以謀生的專業加強再深化,同時多元化的橫軸發展培養更多的軟實力。2.被離職或退休如何自處與規畫?將第二興趣延伸為第二專長。趁早培養第二興趣,不管是否被迫,一旦離開職場,第二興趣不但可成為生活寄託,甚至可轉換成職業或兼職,生活就會很不一樣。3.想要轉職如何選擇?延伸原有專長累積資源。中年轉職最好是用延伸的方式,這樣成功率比較高,丁菱娟說:「好比我寫作的內容是跟公關、創業、品牌有關,好比有些CEO退下來就去當企業教練或創投,有財務自主能力者選擇當導覽義工、邊服務邊吸收新知,我覺得都挺好的。」 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梁修身疼金孫 拉近與兒子情感 下一篇文章 洪春坡熱衷當義工 助人是最快樂學習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明智升級醫院 吸引患者回流莊仁賓回鄉服務 翻轉百年嘉醫動力火車結伴50年 接住彼此樂與悲動腦專家謝仲思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坐輪椅仍堅持看診 張常勝造福偏鄉醫療母患膽結石經歷 王宏育應用於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