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島 人象衝突升溫 文/木易 |2022.10.23 語音朗讀 200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地獄在這裡〉攝影作品中,大象母子被暴徒以鞭炮和火球攻擊。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 文/木易 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牠的模樣看起來,雖然很壯碩笨重,但其智商在動物界,可能擠進前10名。在許多動物園和風景區,被馴化的大象賣力的為遊客們表演,很難想像這麼大的塊頭,竟然能完成用鼻子搖呼啦圈、雙腳作揖等「高難度」的動作。大象一直給人溫順聰明的感覺,但牠畢竟還是有野性的野生動物,一旦發狂起來,破壞力可是超出想像的驚人。事實上,即使性情再溫順的動物,也有牠野蠻的一面,何況是野生的大象,有可能在特殊情況下攻擊人類,尤其是在牠發情時期,或是幼崽被人類傷害時……野生大象是會攻擊人類的。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發情暴走時橫衝直撞大象在發情期會發出低沉的咆哮聲,以此信號來吸引異性注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象,在發情期都能引來異性,少數無法吸引到異性的大象,就會進入狂暴躁動的狀態。大象發生「暴走」行為,相當恐怖可怕,牠會離開棲居地橫衝亂撞,攻擊出現在牠面前的生物。如果此時發情象誤闖人們居住的村落,後果將不堪設想。每年在印度、泰國等國家,遭受大象攻擊的居民和被損壞的房屋,可說是不計其數。根據印度地方政府統計,每年約有200人,死於大象的攻擊。大象當街橫掃汽機車,現場一片狼籍。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破碎受阻的大象走廊紀錄片導演Rita Banerji曾在印度某個村落,拍攝記錄下村民與大象之間的衝突。他指出,大象族群在森林中的遷徙路線,一般稱之為「大象走廊」,但人類的道路、工廠、農田等,阻隔走廊的順暢,因而每到冬季時節,大象不得不離開森林的安全區,四處尋找度過冬季的食物及水源。當村落進入深夜時刻,大象受稻田成熟作物的氣味吸引,便會在與森林接壤的農田出現。這一頭飢餓的大象,在一夜之間,便可以摧毀農民全年的辛勞成果,迫使少數農民為保護生計,不得不躲在樹上看哨守護,並以各種手段驅離大象。母象攜子誤闖火車鐵道。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燃放鞭炮以驅離象群之前外電便報導,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一片茶園中,突然闖進上百頭象群,吸引村落中好奇的居民前往圍觀,其間有少數居民,以燃放鞭炮、吹響號角、丟擲石塊等方式,試圖挑釁象群,導致象群躁動不安。政府林業單位的護林員,雖然聞訊趕到現場,想要解決人象對峙局勢,但護林員的驅趕手法,亦同樣火藥味十足。就在護林員向天空發射小型的爆炸物,試圖驅離象群之際,一頭母象因感到威脅,突然轉身向護林員的貨車衝過來。護林員最後是以橡膠子彈連番射擊,才成功地將象群驅離茶園。衝突大多以悲劇收場但並非所有的象群滋擾事件,都能和平落幕。同樣發生在阿薩姆邦的其他人象衝突,大多以悲劇收場──有70頭大象被行駛中的火車撞斃,或觸碰到低懸的電線遭電殛而死,甚至有人故意投毒殺害……大象闖進公路,危及行車安全。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 印度東部西孟加拉邦的攝影師哈茲拉,經常在當地的班庫拉地區,看到大象遭到攻擊的對待。哈茲拉並在2017年,以一幅標題為〈地獄在這裡〉的攝影作品,獲得印度知名的《Sanctuary》環保雜誌,舉辦多年的野生動物攝影比賽中掄元。在這幅攝影作品中,一對大象母子,正遭到暴民以鞭炮和火球攻擊,雖然牠們試圖逃離攻擊,但小象不幸被火球砸中,一時身體著火,母子驚慌逃竄無路……充分揭露當地「人象衝突」嚴重的問題。人會轉彎但象群不會印度亞洲象每年會隨著季節變化,在棲息地不停的遊走覓食,當牠們固定的遷徙路線遭受破壞或阻擋時,大象並不會像人類般轉彎繞路而行,牠只會依慣例直線行進,於是在其前進路途上新建的村落、植栽作物、公路、鐵路……都有可能被破壞摧毀。象群霸占公路,儼然是路霸。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更多時候,大象為了吃飽肚子,會不時地進入到人類的住居地,肆意地破壞莊稼或搶奪食物,導致人們強烈不滿,引發大象殺人或被殺的衝突事件──人們通常會先設立一道道圍欄,防止大象闖進偷食;而大個頭的大象,憑藉著皮糙肉厚身壯,一腳就能把圍欄踩平踏爛,於是人們開始大面積的設計陷阱、電網等防護工具,造成許多大象的死亡,甚至連一些小象,也因誤入陷阱而喪命。據印度官方統計,印度現存約3萬頭亞洲象,約占全球70%,這種體型略小於非洲象的象種,在亞洲這片大陸漫步數個世紀,但在另一方面,印度「人象衝突」問題,也是13個擁有亞洲象國家中,情況最嚴峻的……印度電影導演,同時也是保育人士的Rita Banerji表示,印度每年9至12月,幾乎在每個地方,或多或少會有人象衝突的事件發生。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及南部的卡納塔克邦,每年也有至少數十頭大象,死於非自然的原因。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小百科 】亞洲象亞洲象現存數量約2萬5600頭至3萬2750頭,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雌象的體型比雄性較小。其身長5.5至6.4公尺,高2~4公尺,體重可達3000至5000公斤。象群通常會一家大小一起生活,由年長的母象帶領,成年公象則會離群單獨生活。象群內的溝通十分重要,通常會以聲音、氣味和觸碰方式,來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亞洲象的體型,比起非洲象要小一些,分辨這兩種大象最容易的方法,是觀察其耳朵,亞洲象的耳朵稍小一些。在象鼻端,有一個呈手指狀的突出物,此突出物有大量的神經細胞,可讓象鼻像人類的手指一樣靈活。雄性的亞洲象長有象牙,而雌象即使長有象牙,也不會太過突出。亞洲象的耳朵比非洲象較小,呈較圓形。前腳有5隻腳趾,後腳有4隻腳趾,共有19對肋骨(蘇門答臘象為20對),頭骨上有兩個突起,背脊拱起。性情溫和,比較容易馴服。圖/維基百科、Sanctuary、Daily Mirror 前一篇文章 網紅「麥可」乖巧可愛 伴飼主禮佛 下一篇文章 心愛娃娃 「洗淨晾乾」 貓咪寸步不離憂心守護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5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06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7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8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9【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10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佛州穴龜 奇幻遷徙記三仙台 黑白岩鷺育雛傳奇【感人實錄】白頭翁親鳥育雛 作者其他文章代理孕犀 讓北白犀種群重現 龍蝦 不怕斷手足 再生能力強海漂垃圾蝸牛 陸地上的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