崁頂公熊Umas遠端追蹤結束 啟動棲地長期監測

 |2022.10.19
3193觀看次
字級
台東海端崁頂小公熊Umas,在2021年8月中旬野放回山林。圖╱中央社

【本報台東訊】台東海端崁頂小公熊Umas去年8月中在部落族人的祝福下野放回山林,林務局特遣小組上周在距離野放地點直線約5.7公里,一處溪溝旁的青剛櫟樹下尋獲公熊配掛的衛星追蹤頸圈。

台東林管處今天(19日)發布訊息指出,此次順利尋獲Umas配掛14個月餘的衛星追蹤頸圈,雖然是宣告Umas遠端追蹤工作正式結束,但後續仍將針對Umas棲地範圍進行長期監測,並持續攜手周邊社區、部落,共同營造與台灣黑熊和諧共處的友善環境。

這是繼廣原部落的黑熊Mulas之後,台東林管處執行第2起經由救援、醫療、照養及野放,並順利完成階段性追蹤監測任務的台灣黑熊個案。

2020年12月9日Umas被發現受困陷阱且傷勢嚴重,在崁頂部落族人迅速通報與協助下順利獲救,在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及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接力完成救援及醫療照護,但牠的右前肢仍因傷重而部分截肢,在經由專業評估,認為不致影響其日常活動後決定野放。

青剛櫟樹下尋獲公熊配掛的衛星追蹤頸圈。圖╱中央社

台東林管處表示,10月12日透過衛星訊號解鎖Umas頸圈並掌握其掉落位置,立即派遣同仁及研究人員組成特遣小組前往搜尋,順利在距離去年Umas野放地點直線約5.7公里,一處溪溝旁的青剛櫟樹下尋獲頸圈,同時在樹幹上發現極為新鮮的黑熊爪痕及熊窩,研判此處應是Umas夜間休息的地點之一。

特遣人員也發現,尋獲頸圈地點周邊森林的食物資源豐富且多元,透過與衛星定位資訊比對推斷,此處應是牠夏、秋兩季活動頻繁的棲息環境。

從尋獲的追蹤頸圈內所累積的資料,初步分析發現Umas在野放後活動的最高海拔達2200公尺,活動範圍相當於252個大安森林公園,甚至可在坡度50度的山區陡坡行進無礙,在森林溪澗之間,翻山越嶺探索各類型棲地。

台東林管處指出,將推廣、換發不會誤捕黑熊的改良式獵具,也將積極推動最新上路的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以整合在地資源、落實社區保育,讓Umas與其他黑熊都能健康且安全地在山林裡悠遊自在生活。

此外,林管處提醒民眾,若目擊台灣黑熊或發現其受困(傷),請立即通報;即便誤捕台灣黑熊,只要盡速通報並協助救援,就不會被究辦。

林務局特遣小組尋獲公熊配掛的衛星追蹤頸圈,同時在樹幹上發現黑熊爪痕及熊窩。圖╱中央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