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綠色和平今公布1500名民眾票選的三大氣候政見。圖/綠色和平提供
民團綠色和平今公布1500名民眾票選的三大氣候政見。圖/綠色和平提供
【本報台北訊】地方選舉倒數30多天,環團綠色和平今天公布北市民眾票選的氣候政見,北市民多數希望氣候規畫與住宅環境、減塑措施,以改善生活品質。
綠色和平今天在台北市政府前,豎起2公尺裝置,展示民眾選出的三大氣候政見,依序為「循環容器隨處借」、「規劃淨零社會住宅示範區」、「低排放交通區」,呼籲縣市長參選人可以納入競選政見中。
綠色和平推出「政見選物所」網站,在9月23日至10月18日收集超過1500名民眾對政見的選擇。台北市民對於「循環容器隨處借」支持度最高、其次為「規劃淨零社會住宅示範區」及「一次性塑膠減量目標入法」,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希望台北市長候選人能盡快回應民眾對政見的訴求。
環境法律人協會祕書長、律師郭鴻儀表示,台灣是氣候災害的高風險受災戶,未來如何面對氣候災害,是各縣市長候選人絕對不能逃避的事實,跨域合作以及強化城市韌性,減少弱勢族群的脆弱度,都是氣候變遷「調適」的重要課題;其中保護台灣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取代土地開發,可達到減少碳排、固碳等正面效益,也是世代氣候正義的關鍵。
台大風險中心、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王瑞庚表示,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占14%,而台灣民眾目前旅行運輸使用公共運輸和腳踏車等零碳運具不到2成,建議政府建立各縣市「交通淨零區公正轉型平台」,各級政府只需擔任提供經費、技術支援的角色,主要行動者交給民眾,透過平台讓民眾參與規畫、爭取、維護「攸關民眾的交通淨零紅利」,就可以減少推動交通淨零區的阻力。
張皪心說,全球的選民都已經將焦點放在氣候政見,「政見選物所」網站希望成為地方首長候選人提供民意指標,候選人應及早辨別風險、並提出跨領域氣候治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