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彬花20年 搶救老花磚

羅智華 |2022.10.18
1771觀看次
字級
徐嘉彬20年來投入積蓄,保存上萬片花磚;他以下圖中央繪有孔雀的花磚為例,「如此大片又作工精緻,在台灣幾乎絕跡」,能搶救下來非常值得。圖/記者羅智華
徐嘉彬20年來投入積蓄,保存上萬片花磚;他以下圖中央繪有孔雀的花磚為例,「如此大片又作工精緻,在台灣幾乎絕跡」,能搶救下來非常值得。圖/記者羅智華
可愛的貓頭鷹花磚。圖/記者羅智華
金魚花磚代表年年有餘。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你看過花磚嗎?因不忍見到台灣獨特花磚隨老屋拆除而凋零,從事科技業的徐嘉彬,投入畢生積蓄搶救,只要知道哪裡有老屋要拆除,他就連夜趕往現場,搶救老花磚。在他眼中,每片花磚獨一無二,他20年來保存上萬片花磚,打造台灣最大花磚資料庫,更找回製作花磚技法,復興百年前的花磚文化。

畢業於台大機械系、任職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徐嘉彬,因熱愛攝影開始接觸花磚,一談起花磚歷史,立即從理工人化身「說書人」,滔滔不絕說著花磚的前世今生。他表示,花磚起源於歐洲,正式名稱為「馬約利卡磚」,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引入殖民地台灣,成為大戶人家裝飾於建築上的飾品。

建築的化妝品 早年地位象徵

花磚在日治時期代表身分地位,是主人家的「生活品味」展現。在全盛時期,台灣曾有近8000棟花磚老宅,每棟房子花磚造型都不同,百花爭妍,像是建築獨有的裝置藝術。可惜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物資與人力缺乏,讓製作工序繁複的花磚停產,加上戰後都市更新,老宅拆除、翻修,花磚跟著凋零,成為怪手下的破瓦。

「每破壞一片,等同台灣失去一片特色花磚。」徐嘉彬表示,因不忍看見花磚就此消失,他投入積蓄,展開搶救花磚行動,只要得知有花磚老宅將被拆除,他就趕至現場與屋主溝通,找來機具小心切割花磚,保存一間老宅的花磚往往得花數天;遇到鑲嵌在屋頂上、機具難以施工的花磚,他索性爬到屋頂上手工拆解,過程具風險。

徐嘉彬指著一片他鍾愛、繪有美麗孔雀的花磚舉例,當初從屏東麟洛德源堂保存花磚,工程8、9天,投入數十萬元。搶救花磚代價不菲,徐嘉彬甘之如飴,因為作工如此精緻的孔雀花磚,在台灣幾乎絕跡。

每片獨一無二 蘊藏祝福意涵

徐嘉彬說,每片花磚都代表著祝福意涵,像是金魚與蓮花等圖案的花磚,象徵年年有餘;繪有各種水果的花磚,不僅是台灣特色代表,更隱含期盼來年大豐收的意涵。

為讓其他人感受花磚的獨一無二之處,徐嘉彬買下日治時期的嘉義木材行,透過復舊如舊的老屋修復方式,打造全台第一座花磚博物館,讓這些花磚有了安身之處。走入其中,可看見他從各地保留下來的各式花磚,還可見到鑲有典雅花磚的紅眠床、木頭椅等家具。

難能可貴的是,徐嘉彬不只傾力保存老花磚,更誓言找回製作花磚的傳統技法,打造花磚窯燒廠,就連日本人也請他製作花磚運去日本,打響台灣花磚名聲。他打算設計以黑面琵鷺、麻豆文旦等台灣特色為主題的花磚,讓花磚的美鑲嵌到每個人心坎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