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蔬食減碳的ESG蝴蝶善效應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2022.10.12
1645觀看次
字級

文/邱華創(亞太青年創新創業協會創會會長)

近年強調環境保護Environment(E)、社會責任Social(S)、公司治理Governance(G)的ESG議題,在全球包括台灣,已成為社會及企業經營關注的關鍵顯學。

政府除了國發會計畫在2050年台灣能作到淨零碳排放。金管會推動永續金融評鑑政策下,預計今年底前將有35家銀行、8家壽險、5家產險、1家再保險及9家券商,將成為首屆永續金融評鑑對象。明年2023年,實收資本額達2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則要編制和申報ESG永續報告書。

也就是未來對企業好壞的評價,不能只看財務表現,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如何作到碳中和,更是關注ESG的重中之重!

近年研究顯示,全球約26%的溫室氣體,來自食品產業,而其中約58%來自動物產品,牛肉、羊肉約占其中達一半的比例。每人肉品的需求從1961年的23公斤,至2014年達43公斤。每公頃養一頭牛的碳排破壞,約當是19人的碳排量。生產1公斤的牛,約排60公斤的溫室氣體,是生產1公斤豆腐,排放4公斤的15倍之多。

反之,研究顯示,一個人1個月不食用動物性食品的ESG貢獻,分別可降低28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減少621公斤穀物飼料、少用12.6萬公升的水。

在知名搜尋網站,鍵入「ESG 」,全球即高達約5.2億則以上的熱門相關資訊。

包括創刊22年的佛光山《人間福報》,亦多次顯著及深入報導ESG日趨明顯的重要性。

並且,《人間福報》在疫情肆虐的艱困時期,更從企業管理優化著手,數位升級轉型。利用OMO(online merge offline,又稱「全通路行銷」、「虛實融合」,是結合線上通路、線下通路的行銷模式)方式,落實創新行銷與管理,推動倡議蔬食的成效,令眾人為之驚豔。

具體包括,從無到有,建立「福報購」、「蔬食地圖」、「蔬福生活」、「e起復蔬」等,運用線上數位管理,導入多家優良傳統商家,協助產品上架數位化行銷。我們也看到「人間佛教」的智慧,在現代管理的運用,仍然在至高點上,從中扮演一以貫之的重要覺念。高屋建瓴的整合宗教理念、民間團體、消費者、數位線上、傳統線下等多元資源,創新發展。

《人間福報》利用「e起復蔬」,僅短短1年光景,創新性結合民間力量,共同達成「蔬食+減碳+ESG」的斐然綜效!

除了整合全台約5000家蔬食餐廳,達到捐餐約27萬份、幫助33.5萬份餐點。更達到減少碳排放21.8萬噸、節省1.17億噸耗水、減少149萬噸糧食浪費、減少3280萬株樹木的砍伐。

近期,台灣最大的金融業龍頭高層說到No ESG No Money,並自許能成為金融業「永續發展的先行者」。

慈悲智慧的佛光山也以積極行動,多方實踐ESG的永續發展,不僅希望2030年提早達到淨零排放的高標準;在創新推動「蔬食+減碳+ESG」的蝴蝶善效應上,所展現的前瞻思惟,亦已奠定成為全球華人宗教界中,率先執行的先行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