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詠淳重視細節,不只衣服,連配件都相當精緻。圖/王燕華
陳詠淳熱愛布袋戲,選擇服裝設計,並走上偶衣師之路。圖/王燕華
【本報花蓮訊】還沒上小學的時候,陳詠淳就愛上布袋戲。看著精緻戲偶在台上翻騰、彩衣飄飄,幼小的他心醉神迷,還會偷偷溜進廟會野台戲的後台,把玩戲偶。為了做偶衣,他高中、大學都讀服裝設計相關領域,儘管家人怕他餓肚子曾一度阻止,但他堅持不移,還把工作室取名「守藝」,要守住這門傳統技藝。
家住花蓮的陳詠淳,爸媽從事砂石相關產業,家中停滿砂石車,而他的房間,放的是芭比娃娃、公仔,與房門外的陽剛味,很不一樣;他說,他跟爸爸都愛玩車,爸爸玩卡車,他玩裁縫車。
陳詠淳有藝術天分,國小、國中都念美術班,從小就會拿著零碎布料剪剪拼拼,為娃娃做衣服。對布袋戲的熱愛,讓有著「老靈魂」的陳詠淳和同齡友人顯得不同,他每周追霹靂布袋戲,可說是聽著「八音才子」黃文擇的聲音長大,布袋戲對他而言,已成為一種信仰,可以自己待在家裡一整天,做偶的衣服。
為了做偶衣,陳詠淳選擇念私立海星高中服裝學程,才知道做人、做偶的衣服完全是兩回事。大學仍念流行設計系,如今已是設計、配色、裁縫一手包的專業偶衣師。
緊盯時尚流行
成品也是藝術品
他說,偶衣師這一行沒有正統教學,一切都得自己摸索,他會先把戲偶的偶衣一層層拆下,觀察別人如何設計、搭配,也緊盯布袋戲趨勢、時尚流行,不時逛布料行尋找設計靈感。
一件偶衣約100公分,但「不是把衣服縮小就好」,還要考量舞台效果、偶師操作等,近年來戲偶更強調立體化,男戲偶要有倒三角、胸肌要挺,有些還要露手臂;女戲偶要做出胸型、腰身等,是講求精緻又耐用的藝術品。
陳詠淳偶衣製作行情一件從4000元起跳,若是設計繁複費工,要價可能上萬。他每年接單20多件,不過從設計到製作耗神費時,再扣除布料成本,並不是賺錢的行業,就算全職投入,每年最多做到60件,收入也不多。家人一度頗為反對,勸說他放下針線,跟隨父親走上經商之路,但他不為所動,甚且回到母校海星高中擔任服裝設計學程老師,培養更多對服裝設計有興趣的種子,期待有一天可以遇到布袋戲同好者,一起投入其中。
陳詠淳說,高中老師陳媛琴曾告訴他「技藝要傳承,不要怕人家學,如果可以教就教,做得比你好,自己就要再進修」,他深有所感,所以工作室取名「守藝」,歡迎同好一起學習,守住偶衣這門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