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 探討假新聞產製過程

曹麗蕙 |2022.09.30
1288觀看次
字級
美國藝術家瓦倫・奈迪奇的作品〈披薩門—從謠言到妄想〉。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每天一起床就開始滑手機?我們到底是被動接受訊息,還是有能力選擇自己想看的訊息呢?「2022第十七屆台北數位藝術節」,即日(30日)起至10月10日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同步登場,今年以「真相碎片」為題,探討在數位全球化的時代下,「訊息傳播」與「真相製造」的過程。

荷蘭藝術家ARK作品〈LAWKI- 通道〉。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策展人楊祥昀分享,「真相碎片」有弄假成真的意思,「大家可能都收過、轉傳或不小心相信過假新聞,這些訊息怎麼被產製、傳播,是這次想要探討的問題」。

她表示,在真假難辨的「後真相」時代,人們所以為的真相,很可能是平台演算法推送、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運算,或政黨及企業透過平台所形塑的真相。而這次參展作品,展現敏銳的社會觀察與深刻的反思,議題包含:解開假訊息的生產過程、自製弄假成真的新聞、創造有別於社群媒體的演算法等。

美國藝術家瓦倫・奈迪奇的作品〈從景觀社會到藝術工業〉。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這次在科教館主題邀請展,展出美國藝術家瓦倫・奈迪奇(Warren Neidich)、哈希布.阿曼德(Haseeb Ahmed)、The Yes Men、荷蘭ARK和台灣藝術家施懿珊、許哲瑜的作品。

其中,瓦倫・奈迪奇的作品〈從景觀社會到藝術工業〉曾於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今年特別為數位藝術節量身設計,再次以超大型霓虹燈裝置展現人類意識如何被重新結構,成為資本主義操控下的大數據裡,錯綜複雜的一部分,如同置身巨型腦神經系統當中。

美國藝術家哈希布.阿曼德作品〈股市天氣〉。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哈希布.阿曼德的作品〈股市天氣〉利用全球股票市場證券交易指數,透過人造氣象,以沙子模擬出荒漠景觀,暗喻全球經濟表現。

The Yes Men是媒體藝術家和行為倡議者,多次假扮世界貿易組織(WTO)、麥當勞及道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s)的「發言人」,出席各種會議、電視節目和座談會發表言論,以嘲諷幽默方式討論環境問題,及大企業如何藉此獲利。

台灣藝術家施懿珊作品〈記憶戰爭〉。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