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影院】 黃石任務

蘇蘭 |2008.04.20
924觀看次
字級



一部電影認識一段近代史、一部劇情片延伸紀錄片的學習火苗,以一個人的一段真實故事讓觀眾看見一個大時代的縮影,《黃石任務》(Escape from Huang Shi)達成了這項任務。它讓我們接續2007年12月南京大屠殺70周年上映的紀錄片《被遺忘的1937》(Nanking),掀開歷史的一隅,描述中國對日抗戰期間,一名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年輕英國記者喬治霍格(George Aylwin Hogg)目睹南京大屠殺之後,帶領60名中國孤兒,翻山越嶺,逃避戰亂,最後病死在戈壁沙漠邊緣山丹鎮的故事。

劇本原著出自詹姆斯‧麥克曼紐司(James MacManus),他目前擔任澳洲媒體大亨梅鐸所屬新聞集團國際公司的董事。1984年,時任記者的麥克曼紐司到北京出差時知道了這個發生於1937~1945年間的故事,待他將故事撰寫成書《Ocean Devil—The Life & Legend of George Hogg 》(台灣譯名《黃石任務》,凱特文化出版)已是23、24年之後了!

獨具慧眼的製片人Arthur Cohn亞瑟柯恩讓中、澳、德三國合作,將這故事拍成大型影片《黃石任務》(The Children of Huang Shi),2008年春天在全球正式上映。1927年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傳奇製片人亞瑟柯恩,榮獲過6座奧斯卡小金人,不僅是本片幕後推手,更以捧回柏林金熊獎的巴西名片《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sil,1998年,巴西/法國)、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2004年,法國/瑞士/德國)和本片《黃石任務》,完成他美洲、歐洲、亞洲的「孩子三部曲」。

影片講述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擔任美聯社記者的喬治霍格(強納森萊斯梅爾飾)冒險進入南京城,親眼目睹日軍大屠殺中國無辜百姓的殘忍場面,他在震驚中飛快地按下快門,用鏡頭記錄這一切,深入戰場進行報導,準備向全世界揭露戰爭的真相,卻不幸被日軍俘虜;共產黨遊擊隊長陳漢生(周潤發飾)救了他,霍格在療傷期間被護士麗(蕾達哈米契爾飾)安排到黃石的孤兒院,那裡有日軍屠殺過後倖存下來的多名性格迥異的男性孤兒。語言不通的喬治肩負起照顧這些孩子的責任,在黑白兩道通吃的女商人(楊紫瓊飾)幫助下,霍格和孩子們胼手胝足建立一個新家園。此時,戰爭一步步逼近,為了躲避日本人的屠殺和國民黨的徵兵,霍格和陳漢生等人帶領這些孤兒沿著中國古絲綢之路跋涉千里躲避戰火,他們歷盡艱險,翻越雪山,徒步3個月到蘭州,受到當地行政長官協助以四部卡車接應、終於經過長城最西端嘉峪關、到達沙漠的邊緣山丹,在廢棄的髮塔寺落腳;孩子們捨不得從雙石舖培黎學校遷至山丹,霍格寫下Where、Why、How說服自己也說服孩子;當64位孩子生命得到保障、一切又將重新開始之際,被孩子們喚作何克校長的霍格,卻感染了破傷風…,霍格病故時年僅30歲。

影片最後除了與大漠景象一樣磅礡人心的配樂叫人震懾,現存著的數位當年遺孤、今已髮蒼齒搖的老人家現身說法,更具說服力;霍格跟他們一同生活的時日那麼短暫(1941~1945)、那麼久遠(近70年前)、而當年的他們那麼幼小(霍格過世時最小的孩子才6歲),說起受霍格恩澤的往事卻仍歷歷在目。

霍格在中國8年,家書不斷,這也是原著作者的資料來源。我們翻閱原著,知道這名家教良好的家中么兒從小就被教導著去思索人們最好的一面、並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弱小;霍格在1944年由紐約的小布朗(Little Brown)出版過《我看見一個新中國》(I See a New China),1945年7月22日因小傷口引起破傷風、地處偏遠不及救治身亡時,第二本書才正要完成。過世前,霍格要了紙筆,奮力寫下五個英文字當作他的遺囑:「My all to the school—將我的一切奉獻給學校!」那是打字機、照相機和手錶;孩子們不記得自己生於何時的,都把生日訂在7月22日;而山丹小鎮在1953年的地震中全毀,好在1952年「山丹培黎學校」已遷至蘭州,成為石油業培訓工人學徒的學院。

霍格在山丹髮塔寺曾說:「三千年前的宗教象徵與19世紀的工業技術共處一室,而這64位20世紀的青年、在這學習以中國大西北唯一的一台紡棉機生產,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的確,這份心、這些人、這件事、這個畫面,以文字、以影像、以口耳相傳及真實見證,就這樣被永遠留了下來!其人雖已遠,典型在夙昔,喬治霍格再次證明了平凡人可以成就的偉大!

《黃石任務》中文網站:

http://www.newaction.com.tw/HuangShi/

官方網站:

http://www.childrenofhuangshi.com/

今晚21:00~22:0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調頻網同步播出

線上收聽網址:

http://liverec.ner.gov.tw/auto/index.asp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