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人遭高薪、免食宿機票等職缺訊息拐騙到柬埔寨的事件頻傳,其中不少人是被臉書社團張貼的徵才資訊所騙,突顯網路社群媒體的求才求職漏洞。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祕書長孫友聯說,勞動部應重新檢視《就業服務法》是否與時俱進,並進一步規範網路社群媒體平台的職缺資訊。
孫友聯說,現行就服法規定,私人就服機構只要涉及「推介人才」與「就業媒合」,須經主管機關核准為特許行業,才能從事相關業務;但勞動部曾函釋指出,報紙及電腦網站等民間業者若僅刊登、彙整求職求才廣告,未辦理推介人才、促使雙方簽訂聘僱契約,就不用申請許可。
孫友聯質疑,網路社群平台型態愈來愈多樣,像臉書許多開放或封閉性社團,有沒有居中媒合、推介很模糊,就服法的兩大判準是否還適用當今的網路世界?
《就業服務法》規定,雇主若登載不實徵才廣告,將處以三十萬到一百五十萬元,但根據勞動部統計,因不實徵才廣告被開罰的件數屈指可數,像去年全台一整年只罰了三件。勞動部坦言,相關案件除須要有求職者檢舉,舉證、蒐證也有難度,歷年開罰件數確實都僅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