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譚盾 1958年出生於湖南。
●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是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之一。
●在校時創作「第一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運用民間曲調、中國宮廷音樂、廟堂讚歌等原始素材,給人清新、別緻感覺。
●獲得了1983年德里斯頓‧韋伯爾作曲比賽二等獎,被新聞界、藝術界稱為「新潮音樂」、「先鋒派音樂」崛起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國後,數家知名樂團聘為樂團作曲,並出任BBC交響樂團(蘇格蘭)駐團作曲兼副指揮。
●1994年,應著名四重奏Kronos委約創作的《鬼戲》融合了水、金屬、石頭和紙的元素,並把中國皮影戲和中國巫文化的儺戲表演傳統引入西方的室內樂。
●1995年吳子牛導演中國人民抗日影片《南京大屠殺》,邀請譚盾為影片作曲,主題歌《不要哭啊 南京》用男低音獨唱、童聲合唱,男低音合唱,注入了創作者熱愛生命,音符撼人心魄,具有東方中國人特有表達方式。
●1997年,譚盾為香港回歸創作《天‧地‧人》再一次震動了中國樂壇。
●《臥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獲第44屆葛萊美四項提名:1.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取自電影版《臥虎藏龍》主題曲;2.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取自《臥虎藏龍》的《月光愛人》;3.最佳古典音樂,取自《臥虎藏龍》的《永恆》;4.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誓言》,取自譚盾 《易》吉協奏曲。
●1989年,他的陶樂《聲音造型》和歌劇《九歌》由紐約古根漢博物館委約誕生。使用70多件的造型不同的自然樂器,構成了他最初的「金木水火土」有機分類。
●1991年,為紐約前衛「辣媽媽」小劇場創作了行為藝術《紙祭:金瓶梅》,並通過對九種不同的紙進行吹、搖、揉、撕、打、揮、拍、唱,來表現人性中強烈的渴望、痛苦和愛。
●1998年,受紐約愛樂委約創作了《水樂》,成功地將這些「有機之聲」帶入西方交響樂隊中。
●2000年,德國國際巴赫協會為紀念巴赫逝世250週年委約譚盾創作了有機音樂劇《復活之旅》。在這部作品中,以水和石為音樂主音色,隱喻生命的初始,引領觀眾走進一場生命和靈魂的復活之旅。進入21世紀,譚盾以鮮明的東方音樂觀念,與西方音樂之父巴赫對話「世界之未來」。
●2003年,為慶祝世界建築奇蹟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的落成,洛杉磯交響樂團委約譚盾創作了《紙樂》,又成功地將紙樂觀念帶進了交響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