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北京電影學院78班走出校門,締造著名的「第五代」;當年北京中央音樂院作曲系也有「第五代」,包括寫出奧斯卡得獎作品「臥虎藏龍」的譚盾、電影配樂「末代皇帝」的蘇聰、瞿小松、陳其鋼、郭文景、葉小綱都是同班同學。
從時代來說,他們是悲劇,但是從音樂上來看,這群人肯定是瘋子。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這一班的音樂人幾乎都曾經經歷勞改,瞿小松下放,葉小綱也當過農民,後來文革結束,這些年輕的學子重拾音樂,聚集在中央音樂院,成為該音樂院招收的首屆學生。
譚盾跟瞿小松、郭文景和葉小綱當時被稱為「四公子」,受先鋒派音樂影響很深,常一起開音樂會,不過曲風前衛,常受師長議論。如今,譚盾在商業音樂與現代音樂都有斬獲,同學們也走上不一樣的創作之路,但仍是經常聚會。
譚盾的音樂經常被學院派批評過於商業,連他的老師周文中也不以為然,外界很好奇,昔日同窗瞿小松則認為,中國文化是大文化,它有不同的層次「眼光不一樣,看到的中國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