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大陸山西文物單位經過地質勘查大同雲岡石窟後,決定對石窟頂部滲水嚴重處搭建窟簷加以保護,解決風化問題讓藝術瑰寶得以「延年益壽」。
雲岡石窟開鑿於西元五世紀中葉,洞窟保存大量精美的北魏石雕,千百年來經歷許多自然損害,出現岩石裂隙、石雕風化、頂部滲水等問題,近年來情況日益嚴重。專家認為,水與岩石長期相互作用下,造成雲岡石窟逐步被自然風化。
據統計,雲岡石窟現有的四十五個主要洞窟中,有滲水記錄的就有二十一個。文物單位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展開加固保護工作,並將附近的國道更改路線,解決粉塵污染問題,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二○○二年雲岡石窟防水保護工程。
日前山西省文物局舉行窟簷設計研討會,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考古專家楊弘、文物保護專家黃克忠等九人,研究窟簷設計的形式和所用材料,以期根本解決石窟內部滲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