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7%,主計總處表示,實質經常性薪資雖仍是負成長,但幅度縮小,表示國人薪資購買力改善中。圖/ 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公布7月受僱員工人數及薪資,累計1至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4286元、年增3.1%,增幅雖是22年最高,但前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高達3.17%,兩者抵銷後,前7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反而年減0.07%,仍是6年來首見負成長。主計總處表示,實質經常性薪資雖仍是負成長,但幅度縮小,表示國人薪資購買力改善中。
主計總處統計,7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4413元,月增0.18%、年增3.52%,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合計總薪資為5萬8355元,年增5.4%。
累計1至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4286元、年增3.1%,是民國90年以來最大增幅,但通膨抵銷薪資成長後,今年前7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1416元,年減0.07%,是今年3月以來持續薪資負成長,也是自民國105年、6年來前7個月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顯示國人的薪資成長完全追不上今年的高通膨。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自去年10月以來,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成長都大於2%,表現相當不錯,今年前7月年增幅3.1%也是22年最高,但今年3月以來物價指數都大於3,造成薪資負成長。
圖/ 中央社
不過負成長幅度從累計前5月的0.2%,前6個月降到0.1%,1至7月又降為0.07%,減幅持續縮小,表示薪資購買力改善中。
至於1至8月是否有機會回正?陳惠欣表示,薪資成長狀況還是要看疫情及國際經濟情勢研判,是否持續改善,要看下個月調查數據。
明年基本工資調漲,但物價漲更多,年輕人壓力變大?陳惠欣表示,根據主計總處110年事業人力僱用調查,問到廠商調薪的重要參考因素時,有34.5%廠商會參考基本工資調漲,但是複數選項,其他還會考慮員工表現、營運及經濟情勢,是否帶動加薪還要觀察,年輕人壓力變大也很難直接定論。
7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17萬8千人,較上月底增加3萬6千人,陳惠欣表示,主要是疫情趨緩,帶動產業活動恢復,加上畢業生及暑期工讀生投入就業市場。
其中內需型產業,住宿餐飲業受僱人數增加5千人,已從4、5、6月都是減少,首度轉為正成長;批發零售業7月也較上月增加4千人,是4月、5月減少數千人,6月增加4千人,持續增加態勢。
不過住宿餐飲4、5、6月就業人數減少2萬人,7月增加5千人,表示仍有些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