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黃萍
對故鄉最美的記憶,都與秋天相關。故鄉人愛用桂花做美食,色香味俱佳。
兒時,在小學門口,總有個花白頭髮的老嫗在賣桂花味的麥芽糖。每當下課鈴聲響起,就能聽到小錘敲打鐵片的叮噹脆響,混合著叫賣聲,吸引著過往的學生駐足。買上一塊,剛入口堅硬如鐵,而後慢慢在口中化成一股清甜好滋味。
中秋節,一家人圍坐於門前賞月,小方桌上擺放的點心水果中,必有一塊饞涎許久的「酥薄月」。
那是家鄉的月餅,厚不過半釐米,滿月形狀,碗口大小,表面撒滿白芝麻。一口咬下去,一股桂花混合果仁的濃香就充盈唇齒間。遠離故土的二十年裡,總在不經意間想起那熟悉的味道。
憶起兒時,燈光下我和妹妹寫作業的畫面。屋子不大,擺設簡陋,除了兩張床就是一張大大的書桌。外婆在一旁打著瞌睡,頭不時靠向身後的椅背。我和妹妹各占書桌一邊,我在冥思苦想數學題,而旁邊的妹妹,一會兒玩玩筆盒,一會兒又寫幾個字。這時媽媽端來我最愛的桂花甜湯圓進來了。白白嫩嫩的湯圓躺在白瓷碗中,散發著甜酒釀的芬芳,喝上一口甜湯,做不出題目的煩悶,立刻煙消雲散。
幾年前的晚上,風涼清爽,燈火璀璨。一群好友齊聚彈琴、歌唱,共享美好的周末時光。空氣中氤氳著桂花香,身邊流動著友情暖光。在動人吉他旋律中,我們共唱著那首〈成都〉,談笑中相約來年再聚。
儘管後來大家聚少離多,但屬於我們共同的記憶,卻一直定格在那個馨香的秋夜。